《十年規劃諮詢稿》的三點缺失
“去小學化”應對症下藥
《非高等敎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提出要在幼兒敎育中淡化課程與敎學方法的小學化傾向,但筆者另有看法。在澳門,幼兒敎育和小學敎育差距太大,幼兒敎育講求“遊戲中學習”,小學敎育則在初小時就已出現塡鴨式的敎育方式,幼兒敎育的高班和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內容、方式和難度如同兩個世界,學童完成幼兒敎育後,難以適應入讀小學後的學業要求。
在“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在入學的競爭中順利入讀心儀的小學”這個市場需求下,各幼稚園為令學生有較佳的升學率,遂將幼兒敎育內容向小學靠攏,務求增加學生考入知名度較高的小學的能力,甚至將學生催谷至不亞於初小水平,以令家長感到子女入讀小學有所保障。因此幼兒敎育趨向小學化的成因是切合市場的需求,而這個市場需要的深層原因則是幼兒敎育的程度和小學敎育中的初小程度不銜接。
要解決這個不銜接問題,要下功夫的地方應是初小敎育而不是幼兒敎育。即使政府以行政手段禁絕幼兒敎育的小學化傾向,家長仍會從補習興趣班等其他途徑催谷學童。改革初小敎育,使之不會與幼兒敎育出現過大落差,才是向幼兒敎育小學化問題“對症下藥”的方法。
小班制須有配套措施
《非高等敎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提出要加快小班制的實施,幼兒敎育、小學敎育和中學敎育的班師比,到2015年分別達到1:1.6、1:1.9和1:2.4,2020年達到1:1.7、1:2.0 和1:2.5。
如要推行小班制並達到這個班師比,首先是敎師數量需求比現時更多,但是《非高等敎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沒有提出可以有效增加入讀師範課程的人的相關措施。近年在本澳入讀敎育學院的中學畢業生人數一直不多,敎師人數若沒有大幅提升,諮詢稿希望達到的小班制班師比就無法達到。
其次是學校需要擁有比現在大得多的空間容納學生,現時平均每班學生數量高達40人,小班制下每班人數減至25至30人左右;加上本澳出生率近年都在攀升,學生人數只多不少,諮詢稿強調要減少學生輟學及離校情況,可以預見改革為小班制後,班數會比現時多得多,甚至會是倍增。單是課室數量已要倍增,連帶操場、禮堂、洗手間等場所的空間也需要增加,各校校舍對空間的需求很大。但是,諮詢稿卻沒有詳述如何解決學校在推行小班制後的空間需求問題,然而,足夠的校舍空間是推行小班制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諮詢稿雖然提出要加快小班制的實施,卻沒有提出具體解決人手和校舍空間這兩個問題的辦法,小班制的實施會顯得困難。
為敎師減負是重點
《非高等敎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是針對澳門中小學及幼兒敎育的政策,但是對於怎樣為敎師減負卻沒有提及。
敎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自敎學工作和非敎學工作兩方面。敎學工作的壓力主要來自課節過多和班級人數過多,非敎學工作的壓力則主要來自管理學生、參與會議和觀課,當中非敎學工作的壓力對敎師來說更為致命。解決敎學工作壓力的措施或許可以說已存在於“小班制”和尙在持續完善的《正規敎育課程框架》,但是解決非敎學工作壓力的具體措施在諮詢稿內卻找不到。為敎師減負也應是非高等敎育政策的重點之一,應有更多的着墨。
周惠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