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不明確常被投閒置散
駐校專職人員盼受重視
行政長官承諾八月必將《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交立法會審議,教師專業地位受肯定指日可待,一群為減輕前線教師非教學工作壓力的駐校專職人員亦盼工作受重視。不少專職人員反映工作不獲學校重視,定位不明確,常被置於“可有可無”的地位,心理受壓,遑論發揮應有作用。
淪為打雜熱情受挫
教青局○六年起陸續資助學校聘請包括資訊科技教育、學校醫護、餘暇活動、閱讀推廣及實驗室管理五類專職人員,希望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據專職人員透露,他們既非教青局的公職人員,亦非學校的全職員工,角色尷尬。有閱讀推廣專職人員形容自己只是彌補空缺的“打雜”,全因學校僅為獲得政府資助,完全沒有認真思考閱讀推廣的專職同工能發揮的成效,更嚴重忽略推廣閱讀的重要性,甚至成為臨時請病假正職教師的“替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要求為學生上一日閱讀課。教青局亦如是,雖然每年發出專職人員工作指引,但監管遠不足夠,如指引中訂明“研究學校閱讀推廣的發展策略,與各科教師合作培養學生讀寫、理解、分析、判斷的能力”等都無從實踐,以致管理圖書館變成主力工作,指引形同虛設,亦枉費了專職人員推廣閱讀的一腔熱情。
實驗人員亦須專業
有實驗室管理人員認為,社會看不起實驗員,總認為無力勝任教師的才去做實驗室人員。但實情是入職條件之一須具備理科學士學位,已和教師無異,況且實驗是帶動學生克服理科恐懼的方法,同屬學習的一部分。以大學為例,負責實驗的教授比課堂教學者還要多,反觀教育當局將實驗室管理人員定位為輔助人員,無從激勵優秀的理工科畢業生入行,也不會主動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實驗內容。因為社會忽視實驗室管理人員,坦言“幹多幹少”全憑一己責任心,如組織課外物理興趣活動,並無教材參考,只有自行發掘主題,“可以馬虎,簡單用用工具即可,但要讓學生真正得益,就要配合熱門有趣話題,準備工夫自然多”。
有駐校醫護人員亦談及學校高層不理解校醫同工的工作範圍和性質。校醫應主力承擔促進校園健康工作,衛生服務(即為師生簡單處理身體不適狀況、分流不適學生)等為輔。部分學校較忽視前者,未能清晰界定校醫的工作範疇。校醫可以在配合學校開展健康校園的活動上發揮作用。建議教青局組織交流會,讓各校負責人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