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館善用資源參觀率理想
有博物館代表有感而發說,澳門發展日新月異,由昔日漁村演變成現代化都市,過程充滿着奇妙的變奏與歷史的記憶。澳門第一家博物館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時至今日,已有二十多所博物館向公衆開放,可見城市銳變的力度。
衆博物館及紀念館代表陳玉芬、陳宜婉、陳迎憲、黃錦欣、李龍傑、盧大成、葉賜權、馬丁雄及呂志鵬等,昨日介紹所管博物館情況外,更訴說各館與澳門的發展關係。海事博物館將推出的“昔日江情,緬懷紅星輪”、“飄江歲月話當年”等活動,懷舊味濃,可讓參與者尤其老街坊話說當年,分享昔日乘搭紅星輪從澳赴穗等城市的難忘經歷,對下一代富教育意義。
位於連勝馬路的消防博物館至今開館逾十年,居民透過觀賞物品可加深了解消防局歷史,趣味此中尋。科學館於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將舉辦兩場天文講座,向公衆介紹利用智能電話中的軟件學習天象及觀星知識,五月下旬再邀學者主持“解構化妝品之謎”講座及工作坊,話題貼近居民生活。早前,科學館更專程舉辦了與防地震及輻射等主題有關的講座,受到歡迎。大賽車博物館於嘉年華當日,將在場安置一部以東望洋賽道為背景的模擬駕駛器,供參觀者感受賽道上的驚險和刺激。葡萄酒博物館亦會向參與者介紹葡萄酒歷史及知識,趣味性與知識性並重。
多家博物館負責人昨亦透露了去年總參館人數,得知各館都有相應捧場客。除科學館去年全年錄得卅二萬人次外,大賽車與葡萄酒博物館錄得總參觀人次逾十二萬,澳博館錄得十九萬,典當業展示館也有一萬五千多人次;消防博物館錄得三萬人次,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達十一萬人次,路氹歷史館則有五萬三千人次,茶文化館約三萬人次。其他博物館入館人次與往年相若,且有一定比率的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