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澳門 社區學習 社會教育 讀書會 活動帶領人  社區營造 終身學習 工作坊 成人教育 社會 新聞 手工藝
 
首頁Latest images搜尋會員註冊登入
查看誰在線上
目前總共有 4 位使用者在線上 :: 0 位會員, 0 位隱形及 4 位訪客 :: 1個搜索引擎

沒有

最高線上人數記錄為 74 人 [ 記錄時間 :: 周四 10月 04, 2012 8:53 pm ]
版面
澳門圖書館地圖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論壇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 blog
澳門學習者群組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陽昇教育基金會
台灣社區通

台灣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

大腦與行為
最新主題
» 澳門社團在社會趨向多元中轉型 陳溥森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三 2月 27, 2013 11:54 pm 由 fongkk

»  建龐大檢索網絡儲存整合珍貴史料 各界研啟“澳門記憶”工程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一 2月 25, 2013 12:35 pm 由 fongkk

» 澳門年輕人討“要愛”彩頭 登記結婚人數翻倍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二 1月 22, 2013 4:24 pm 由 rorolin

» 澳門與歐盟簽訂同聲傳譯合作協議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三 1月 09, 2013 6:00 pm 由 rorolin

» 澳門特區政府:噴射船撞浮標意外 暫未發現重傷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四 1月 03, 2013 12:33 pm 由 rorolin

» 2012,澳門政制發展邁大步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31, 2012 12:42 pm 由 rorolin

» 澳門選舉産生12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17, 2012 4:01 pm 由 rorolin

»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3 am 由 fongkk

»  賀一誠:交局監獄開支增幅驚人 議員促政府居安思危支出有度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1 am 由 fongkk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向下 
發表人內容
fongkk
Admin



文章數 : 14239
注冊日期 : 2009-07-25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Empty
發表主題: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Icon_minitime周四 五月 05, 2011 9:45 pm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龍田戲班興亡錄》劇場在塔石廣場表演 (小脂 攝)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澳門不僅是文學熱土,更是演藝之都。幾乎每一天,這座城市的各個劇場、各個公園,甚至是有些街頭的一角,都常常是弦歌不輟,笙簫悠揚。劇場的喧鬧伴着澳門柔和的春秋,街頭的演藝更給炎炎夏日帶來了納涼的風氣,即便是隆冬時節,遠離了冰天雪地的溫暖的南國街巷依然充滿着粵音的鏗鏘。踏上這片狹窄的熱土,處處感受演藝之風的溫潤,那是屬於每一個澳門人和每一個遊客的黃昏。這一切都不容忽略,就像無法忽略遊樂場和大三巴一樣。

一、生生不息的活力

澳門每萬人每月擁有的藝術演出場次更可能是世界之最。除了澳門文化中心等的演出安排,以及《澳門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公開報道和評論的正規演出外,更有娛樂場所長期不斷的商業性演出,還有各個戲劇和文化團體的組織的經常性演出活動,各個公園和街道自發組織的以粵曲為主體的自娛自樂的戲劇演藝活動,澳門可謂是通過活躍的戲劇演藝活動呈現的一派文化熱土。

以粵曲演唱的自娛自樂方式為主的澳門民間演藝活動,從來就充滿生機。各派粵曲都在這裏得到了最自由且長期不斷的發展與普及,一位外地記者曾這樣描述過黑沙環三角花園的粵曲票友的自娛自樂活動:一個票友吿訴他,他喜歡粵劇、粵曲,每天一下班就到這裏來,“天天下午都在這裏活動”。據這位票友提供的情況,澳門的粵曲“發燒友”很多,像他們這樣的粵曲自娛自唱場所,澳門一共有近百個(註1)。這裏傳遞的信息從統計學的角度看來非常有意義,甚至可能有一定的震撼力:如果說澳門這種群衆性的粵劇、粵曲演藝活動場所近百個,而幾乎每天都有演藝活動,以每個場所每次自娛性演唱活動參加者二十人計,每年參與這種街頭和公園演藝活動者總數就達到700,000人次。澳門文化節的保留節目——澳門國際音樂節也包含粵曲的專場演出。澳門政府有關部門一直支持粵劇粵曲文化的整理和出版工作,澳門版的《粵曲寳典》系列叢書,包括《名曲名腔名家粵曲集》等等,近些年在陸續出版,發行量頗為可觀,充分顯示出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粵曲文化及其演出活動的重視。

澳門是個多宗敎融合的文化和洽之地,宗敎演藝活動以及宗敎團體主辦的演藝活動常常有意無意地超越各自的敎派,在澳門社會形成不可忽略的藝術文化景觀。尤其是佛敎團體的各種祭祀和節慶活動,可謂聲勢浩大,同時也形成了傳統。天主敎耶穌會在澳門設立的利氏學社,通過管風琴演奏會等新穎別致而又高雅不俗的演藝活動,豐富了澳門的演藝文化氣氛。基督敎、天主敎敎堂活動中常有豐富多彩的演藝活動,同樣是澳門色彩斑斕的演藝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的學校演藝業具有相當深厚的傳統,這樣的傳統至今仍然得到發揚和提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學生演藝活動已呈現出越來越熱門、越來越開放的勢態,澳門大學生聯合組織的演藝活動已在各高校展開,同時,澳門大學還與南京大學交響樂隊等內地大學生演藝團體訂立了合作互訪的演出計劃,這些都是澳門演藝活動豐富性的生動展示。

總之,在澳門,劇場裏經常上演代表澳門文學創作水平的高端文藝作品,以及與世界水平接軌的經典音樂演奏與演唱,街角廣場和公園則每日不輟地活躍着粵曲票友歡快的嗓音,娛樂場以商業演出的高端不俗地裝點這塊狹小的地面,敎堂寺廟也競相呈現富有宗敎文化色彩的演藝風貌,街坊、社區、學校和各種社團都紛紛向社會獻演自己的才藝與不俗的藝術品味。於是,澳門社會的日常生活構成了一個細密而有序的演藝活動網絡,這個網絡將澳門鋪展得夜夜笙歌,烘染得有聲有色,裝扮得風情萬種。澳門是一座文化之城,其彈丸之地是一片名副其實的文化熱土,而在這種文化的溫熱中,演藝的繁盛提供了一種不可小視然而又經常不為外人認知的重要能源。

二、深厚豐綽的定力

澳門經濟結構相當穩定,社會生活長期安定,絕大多數居民擁有統一的文化傳統,這是民間戲劇及其演藝形式在這片熱土上能夠持續繁盛的歷史保證。類似於賽義德(Edward W.Said,港台譯薩伊德)提出的東方主義的某些原理,邊緣的優勢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往往會勝過中心的影響。如果說粵曲粵劇來自於相對廣大的粵文化地區,澳門只是這一地區的一個邊緣,那麼,流傳於澳門民間的粵曲粵劇由於歷史相對悠久且未受到革命和各種改革浪潮的直接衝擊,它就比任何其他的粵文化區域更顯示出眞樸、正宗的傳統優勢,包括其演藝方式在內,包括傳承方式在內,包括觀賞和自娛習慣在內,澳門無可諱言地保留着粵文化最傳統的文化習俗。粵地的溫熱氣候養成了其他中國區域無法比擬的街頭演唱和廣場演出的習慣,這樣的演藝方式與寒冷氣候下形成的喝熱茶嗑瓜子摔毛巾把的北方傳統劇場演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儘管隨着現代劇場的發展和普及,南北方劇場越來越趨同,而在澳門,長期形成且從未間斷過的街角、廣場演出和自娛自樂形式仍將這片文化熱土烘染得笙歌處處,熱火朝天。也只有在這片從未發生過直接革命乃至重大文化體制改革的文化熱土上,粵曲粵劇的傳承仍然沿襲古老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以及民間自相傳習的方式,也只有在澳門這樣的地方,粵曲唱腔和粵劇演出的風格還依然那麼門派清晰,宗派分明。例如豉味唱腔的李向榮門派就相當活躍(註2)。粵曲曲目和粵劇節目的正宗,演出方式與演出習慣的傳統化,傳承方式與觀賞習慣的老套路,使得澳門在這方面體現出粵文化豐厚的積澱,體現出中華文化鮮明強烈的傳統,因而也就在邊緣地帶體現出了強甚於中心地段的優勢。

除了粵文化資源促成了澳門粵曲粵劇演出的活躍外,澳門多元文化都帶着各種各樣的資源豐富和活躍了澳門的演藝環境和氣氛。澳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西文明交融、中外文化並存的神奇地塊,這種文化交融與並存的物質標誌是各種建築,包括不同風格的民居商廈和不同敎派的敎堂廟宇,這種文化交融與並存的精神內核是不同文化理念、價値形態和生活習俗的相互影響或並行不悖,這種文化交融與並存的儀式形態便是各種各樣的演藝藝術的爭奇鬥艷。與澳門的發祥密切相關的媽祖崇拜同樣與傳統的演藝儀式緊密相連,華人社區必不可少的佛道文化、儒家文化也都擁有一定的演藝傳統和禮樂儀式。西方演藝的傳入是基督敎、天主敎等西洋敎化運作的直接結果,而澳門是西方近代宗敎最早登陸的中國領地。多元的宗敎文化帶着多彩的演藝傳統紛紛湧入澳門這個歷史古城,使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長廊,同時也使它成了弦歌不斷的東西藝術舞台。有形與無形的舞台,正式與非正式的舞台,東方與西方的舞台和南方與北方風格的舞台,將本來空間非常狹窄的澳門鋪展成以繁富的演藝為標誌的文化熱土。

中外文化的優勢資源並存,東西文明的優良藝術交融,使得澳門的演藝活動呈現出罕見的創造性和活躍度。這種創造性甚至體現在藝術形式的開拓方面。西方戲劇進入中國以後成為話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以至成為二十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的一種獨特劇種,實際在更大的概念意義上成了中國現代文化一個獨特的藝術領域,它出色地證明了中西方優勢文化資源和優良藝術文明並存與交融的可能性。在澳門、香港,人們將話劇與當地人離不開的粵語方言結合起來,創造了為當地觀衆所喜聞樂見的粵語話劇。這不僅標誌着中國藝術百花園中又一朶燦爛的奇葩嫣然開放,更宣吿了西洋藝術不僅能夠走上中國藝術民族化的道路,而且可以進入為當地老百姓所親近的藝術運作之中。値得一提的是,澳門豐富的演藝活動中,具有原創性的節目比例最大的乃在於話劇的演出。必須指出,在經濟轉型和當代傳媒的衝擊下,話劇這一舶來藝術在大中華地區已失去了許多市場與活力,除了北京、上海這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外,一般城市的話劇演出已少之又少,更無論話劇創作。相比之下,地方小人口少的澳門幾乎平均到每個月都能推出一場話劇,這可以算是話劇演出史上的一項奇蹟。這奇蹟的創造固然與話劇語言形式的充分本土化有關,更重要的是與澳門這片文化熱土上重視戲劇,人們習慣於觀賞戲劇演出有關。

從戲劇到音樂,各種各樣的演藝活動之所以能夠在澳門如此密切地展開,得力於澳門特殊的文化資源和厚重的人文傳統,而這種相關的文化資源的開發,這種厚重的人文傳統的形成,還與澳門社會獨特的文化生活節奏和普遍的社會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澳門社會從來都呈現出對內、向外無限開放的態勢,這種開放的形態就像是為四面八方的藝術團體和藝術種類準備了一個充滿人氣的舞台,各種形式各種來路的演藝活動正需要通過這樣的舞台展示自己的魅力與影響。欣賞這種藝術魅力,接受這種藝術影響,這個社會的成員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均需有閑,而澳門正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澳門社會經濟結構單純,社會生活運作有序而簡單,社會文化節奏緩慢而幽雅,這些都養成了相當多數的人群休閑化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和習慣的養成實際上為頻繁豐富的演藝活動培養了觀衆,同時為這片演藝文化熱土營造了一種適宜的氣氛。這種與澳門人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連的休閑文化氣氛,是澳門迥然區別於其他華人區域的重要特徵,也是澳門最有資格成為演藝文化熱土的重要理由。

三、多種途徑的給力

澳門作為演藝文化熱土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最現實的條件,是澳門特區政府對演藝活動乃至所有文化活動的重視與支持,其支持的力度在相對意義上是其他華人地區所無法比擬的。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對於澳門境內正式的公益性和藝術性演藝活動的支持和資助,其覆蓋率在90%以上,這種對於演藝活動經濟資助的覆蓋面,也是其他華人地區所無法比擬的。這還不包括澳門政府的其他機構對於相應演藝事業的支持甚至組織。澳門政府對演藝活動的資助方式仍然在不斷的探討和完善之中,但這種資助力度總體上仍會加強,這是澳門成為演藝文化熱土的重要條件。

澳門政府對於演藝活動的支持和資助應該說卓有成效,其成功不僅僅在於使得澳門演藝活動都有了相當的經濟支撑,還在於有效地密切了政府與藝人和民衆的關係。雖然多是政府資助行為,但各演藝團體乃至臨時演出動議,無論在申報還是在審批方面,澳門有關政府部門都體現出了親民形象。即便如此,澳門文化局和澳門基金會將會進一步改善包括演藝活動在內的各種文化建設項目的申請和審批程序,希望完善,使得政府對於演藝活動的支持和資助更有章法,也更加有序。

在支持澳門演藝活動方面,澳門政府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花錢資助。隨着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方針的確立與實施,澳門文化發展策略有了明晰的思路,對本澳文化創作和演藝活動的導引也有了明確的方向。一個最亮眼的舉措和成就便是,2010年澳門政府主導了澳門本地的電影創作和製作,並在內地許多重要城市進行推介。澳門電影創作和製作的起步與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的系列活動相聯繫,2010年年初,澳門主創和組製的電影《奧戈》閃亮登場,無異於宣吿澳門電影開始了其越過拱北和板樟山走向全國的途程。此後,澳門本土導演執導的影片《堂口故事》,澳門主導製作的電影《星海》,都產生了相當熱烈的影響,澳門製作的電影短片《錯過的美麗時光》也獲選為西班牙電影節參展節目;在內地影響最大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還在2010年特闢“澳門題材電影展”,在這次影展上,《堂口故事》被確定為開幕電影。與此同時,《堂口故事》被定位為澳門首部系列影片,其第二輯《愛情在城》也已進入實際操作。澳門發展電影創作與製作的思路還體現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澳門館的佈展策略上,澳門館所播放的電影榮獲第46屆芝加哥國際傳播影視展電影藝術銀奬及公衆展示類別的優異奬。

以這樣的創作和製作成就為基礎,澳門甚至出現了舉辦澳門電影節的呼聲(註3),在此之前,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電影周或電影節活動已經在澳門科技大學等學校成功展開。澳門電影經過2010年的不凡運作,已經形成了澳門文化藝術界的一項新事業,結合澳門題材電視劇的進一步開發,澳門電視管理體制和電視片製作體制的逐步改革,澳門作為演藝文化熱土已經“電光閃閃”地走出了傳統的軌道,開啟了全面而有特色地發展文化產業的全新時代。

只有立意於走出澳門,面向內地,面向港台,面向大中華的文化志向,澳門的演藝文化才可能加強創作含量,提高創作水平,從而在漢語文學藝術和文化世界努力展示澳門身影,凸現澳門作為演藝文化熱土的澳門形象。其實,當澳門的文學藝術創作和相應的製作眞正能體現出在大中華文化圈毫不遜色的水平和質量,澳門的演藝事業包括影視事業才可能眞正向文化產業方面過渡、發展,澳門的文化才可能眞正走上良性發展和自主創新的軌道,最終達到不倚重政府扶持與資助的境界。

註釋:

註1:呂銘康,《澳門頻聞粵曲聲》,《靑島晩報》2008年12月13日。

註2:李向榮(1909—1966),素有濠江歌王之稱。廣東台山海宴區沙欄村人,小學敎師。受鄉中時有八音班演出影響,喜粵曲,擅洋琴;爾後小提琴、風琴、鋼琴亦無師自通。後從鄉間往廣州某報社任職廣吿部,業餘唱曲,曾與羅品超同一樂社。他在澳門有一批傳人,至今仍然活躍在粵曲界。

註3:〈電影人支持澳辦電影節〉,《澳門日報》2010年10月14日。

朱壽桐
回頂端 向下
 
澳門演藝文化的熱與力 朱壽桐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 文化 :: 創意文化產業 :: 評論-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