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政府重視舊區文物建築維修
坊會倡打造福隆新街成藝墟
【本報消息】為了解福隆新街現況,街坊會近期以福隆新街為中心點,調查福隆新街區及周邊街道的建築類別、使用情況,發現福隆新街及其附近街道共有二百九十棟建築,其中三成七已空置。坊會建議政府重視舊區文物建築的維修工作,同時建議政府以福隆新街的巷里特色,引入文創元素,打造成街頭藝墟,活化福隆新街及附近街道。
在“舊區文物建築的保育與活化”論壇記者會,福隆坊會副理事長歐家輝介紹一份坊會早前針對福隆新街現況所作的調查報告,調查就街區內十五條街道不同的建築類別及使用情況進行分類,除福隆新街外,其餘包括:福隆里、公仔巷、福壽里、桔仔里、新填巷、福榮里、福隆圍、福隆新巷、爐石塘巷、清平街、清平巷、福寧里、蓬萊新巷、福隆下街十四條街道。
調查發現,福隆新街及其附近街道共有二百九十棟建築,其中最多為住戶,佔百分之廿六,其次為飲食及手信店,佔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十一,當中一百○七棟建築沒有進行運作,佔整體建築的百分之三十七。另外,具歷史價值建築為磚樓和清平戲院,另有五個土地廟分佈在福隆區。
福隆新街吉舖嚴重
歐家輝指出,由調查可見,福隆新街空置問題十分嚴重,福隆新街廿四個商舖為空置或停業,佔整條街的三分之一;街內的建築以磚樓為主;擁有接近六十棟磚樓,佔整條街道建築的百分之八十五。
坊會建議,由於區內建築群已多年未維護,再度出現損毀,缺乏維修。加上福榮里內建築主要為民居,維修問題繁複,若居民處理不當,則對建築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對於該區的文物建築,政府應有責任主導進行維護。
資助文創人士進駐
政府正提倡多元發展,全力拓展創意產業,福隆新街這些文物建築,如果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刺激區內營商環境,就能吸引更多遊客到來福隆新街,從而實現活化。政府不妨考慮美化區內建築物和街區,發展成婚紗拍攝熱點,吸引外地的婚紗拍攝旅客。政府亦可提供政策措施,使用福隆區的空置商舖,嘗試邀請本地文創人士或團體,透過資助方式給予文創人士在福隆區表演、藝術創作等,吸引更多旅客到福隆新街觀光購物。
福隆新街擁有不少巷里,內含不少特色建築,亦因福隆新街路窄,車輛行駛必然影響街道行人。因此,除粉飾特色建築,當局亦應規劃、優化福隆新街道,街道規劃可參考香港地區,於節假日將部分街道街設定成步行區,並可增加不同元素在街道上進行,如可參照目前氹仔或塔石廣場舉行藝墟的做法,或是加設街頭表演和特色小牌檔,將福隆區打造成街頭藝墟,吸引旅客和市民到福隆區“尋寶”,活化福隆新街及附近街道。
另外,坊會又建議政府對福隆區多加宣傳,並應制訂中長遠舊區規劃,在重整司打口同時,將福隆區與十月初五街連貫起來作為活化試點,並逐步推擴,配合媽閣步行海傍線、果六及關前後街等特色,推動整個舊區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