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家課:給父母一個擁抱
中學生正處於由依賴性的兒童向獨立性的成人階段過渡,身體迅速發展,而心理發展相對滯後,從而逆反、對抗心理常常出現,表現為幼稚與成熟、衝動與控制、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複雜的矛盾。其身心發展的過渡性、閉鎖性、動盪性、不平衡性,導致了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易發期。
筆者與家長交流學生在校表現時,有些家長也訴苦:“孩子回家後甚麼都不說,有時還不知為甚麼發脾氣,我也正想請你幫幫他呢!我說一句,他要反駁十幾句,還是老師說話比我們說話的效果好些呢。”類似的家長說法為數不少。
曾有一位中學生在日記裡寫出對母親的意見:“在我遭遇挫折、情緖低落之際,我渴望你的關懷和鼓勵,而你卻給我冰冷的目光;在我滿懷憧憬、把握成功之時,我需要你的讚賞和肯定,而你卻扔下一句“不要驕傲”,吝嗇地不給我一點信心……媽媽,我眞遺憾,你不是我最好的讀者。”
現實生活中,單親家庭呈上升趨勢,其子女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健全家庭的父母(特別是作息時間與學校不同的雙職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也不足,家長與孩子成了兩本互相讀不懂的書。“代溝”已嚴重影響到家庭敎育的效果。因此,提升家庭敎育水準也是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消除“代溝”,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要從日常生活做起。首先,父母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裡想甚麼、平時主要做甚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僅僅依靠理論的說敎是不夠的,需要多渠道進行。
心理學家說,身體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擁抱是身體的本能需要。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對擁抱的渴望和對擁抱的忽略幾乎是同樣的突出。馬克思也曾經說過:“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
我們知道,年幼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肢體的接觸。給予孩子擁抱,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因工作、家務的繁忙忽略了對孩子的擁抱。用擁抱的方式去鼓勵孩子,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眞誠的愛及家庭生活的溫馨。
擁抱,是無聲的語言,擁抱,是雙方的接受與認可……擁抱的時候,彼此是被需要的,被別人需要的時候,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時候……擁抱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這種身體的接觸不僅溫暖、美好,而且非常神奇,有一種不可取代的魔力。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常常聽到父母的嘮叨指責或者是情緖變化十足的負面語言,這只會讓孩子不舒服,從而起到影響他們的情緖的負面作用。其實,家長們可以在說話的時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支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愛……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有撒嬌的機會。有了這樣溫情相處的習慣,很多本來不能協調的小事都會化解,與孩子的關係也會得到很好的修補和改善。
故此,為改善、加強親子關係,我給學生留了“今日家課:給父母一個擁抱”,學生也樂意接受。其實,有的家庭已有這個做法了,只不過為數甚少。
據了解,有的家長很贊成這種溫情敎育,雖然與孩子關係不錯,但擁抱的舉動沒做過,擁抱之後,大家都很感動,這個家課很好;有的孩子母親說,沒想到老師會佈置這樣的家課,現在他都比我高了,他一擁抱我,我很激動,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有的家長說,想起孩子小時候,我們關係很好,孩子長大以後,好多事不像小時候那樣愛對父母說了。平時各有各忙,好像關係拉遠了,這個家課給家庭成員增添了理解與快樂;但有的孩子回家沒說這個家課,理由是家長平時的嘮叨太多,孩子對家長還存在着抵觸情緖。總之,做人的心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每到父親節、母親節等各種節日前夕,或者過一段時間,老師就要提醒同學做這樣的家課,對加強親子關係是大有裨益的。家長在家庭敎育中,也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敎育原則,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也包括肢體語言的形式,加強雙方的理解與信任,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敎的方法,家長也應為培養合格的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浩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