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念變調吹濫藥風
加強關顧支援拓外展網絡助戒毒
理工學院社工課程講師何穎賢指出,毒品越來越容易接觸、年輕人對健康的定義有別於上一輩,濫藥已成為青少年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在朋輩影響及好奇心驅使下,漸趨低齡化、女性化及隱蔽化。她強調禁毒教育不能硬說教,建議從提升社會對濫藥者的關顧和支援入手,加強資源調配,倡議發展網絡外展服務,推動跨專業協作構建濫藥者支援和關愛網絡,結合啟思性的藥物教育,引導大衆認清毒品禍害。
何穎賢慣以紀錄片反映吸毒者生活,引發觀衆和社會反思及關注毒品問題。經常接觸吸毒及濫藥者,對吸毒背後原因甚為了解。她指出,隨着社會變化,年輕一代對健康另有定義,健康可能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玩得就玩”,是一種末世心態。濫藥成為他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降低青少年的警覺性;又因為濫藥不像吸食海洛英導致牙齒脫落、滿身針孔般明顯,反可能令某些女濫藥者有比運動更佳減肥效果的錯覺,導致濫藥者繼續濫藥。
何穎賢坦言,朋輩影響確是青少年濫藥成因之一,但不應標籤朋輩影響一定是負面。所以在處理青少年濫藥問題時,應理解和尊重青少年對朋輩的定義和需求。指出毒品最毒之處是讓人無自主能力,有些青少年可能因為朋友的態度而濫藥或不濫藥,這種為別人濫藥的行為十分危險。
面對問題,說教難起作用。何穎賢建議從提供毒品資訊及培育青少年反思能力入手,讓他們學懂思考及明智抉擇。另一方面,政府應深化針對家長的戒毒輔導服務,向家長公開毒品及吸食工具等資訊,增加家長對毒品及藥物知識,了解戒毒至脫毒很難一步到位,正面接納和支持家人堅定戒毒信心,最後脫離毒海。
她批評現時的禁毒宣教手法流於口號,令許多人誤以為吸毒、濫藥只是個人問題,但毒品已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對吸毒者及濫藥者的關顧和支援必須加強。針對青少年濫藥趨隱蔽,倡議適時調整外展手法,發展網絡外展,推動跨專業尤其是醫療體系協作,針對低求助率的青少年濫藥者,強化他們主動求助和戒毒信心。
本報記者 曾玉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