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機構優勢專長進展理想
仁愛晚晴應對老齡化
【本報消息】“仁·愛晚晴”是一項應對老齡化的社會教育系統工程,由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主辦,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及澳門失智症協會主要協辦,並獲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贊助。該項目以“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為項目先導計劃,已於今年五月開展,預計五年完成,至今反應理想。項目嘗試融合機構間的優勢與專長,培養社會對老齡化的正面態度、革新照顧長者的模式、提升長者服務的質素,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均會從中有所得益。
積極面對關愛老人
鏡湖護理學院院長尹一橋,副教授陸亮、曾文,講師劉嘉寶,公關秘書巢杏悠和技術員龍綺汶等人接受本報訪問,介紹“仁·愛晚晴”的開展情況。
尹一橋表示,“仁”是中華傳統的思想精髓,核心是“愛人”,包含以品格和才能扶助弱小,為真理而奉獻的精神。“愛晚晴”,晚是指老年人,即使是年長,仍然有自尊、自愛和被愛,宛如晴天一樣充滿溫暖和活力。取名寓意澳門全社會建立積極面對老化及關愛老人的概念。
根據統計數字,澳門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九六年的七十六點六歲延長到二○○六年的八十一點五歲。澳門人口中六十五歲或以上老年人的人數及比例亦有上升,由二○○六年的三萬五千三百五十五人(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增加到二○一○年的四萬四千二百人(百分之八),並預期於二○二一年六十五歲或以上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點二,到二○二六年將佔到百分之十九點八。以上數據顯示,澳門社會的老齡化日趨嚴重,需要在社會層面進行系統的教育以應對。
三計劃料五年完成
“仁·愛晚晴”應對老齡化社會教育系統工程突出積極面對老化概念,以實證為本來設計項目內容以及培訓形式;項目運作充分與護理學院的教學、課程、研究相結合,從而保證計劃的人力與實證支援;鏡湖護理學院教師分別擔任督導委員會與計劃委員會成員,以監督與運作各類培訓課程;同時社區合作伙伴是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為主的民間組織,配合不同組織團體的年度活動為主,發揮推動和提升之功能。通過實施三個計劃,預計五年完成,以應對急速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建設預防為主和積極老化以及和諧社會作全面和系統的教育。
“仁·愛晚晴”有三個計劃,包括培訓計劃、社區服務計劃、學者培養計劃。其中培訓計劃有五個主題,有健康老齡化及代際關係之凝聚;長者的心社靈照顧;慢性疾病處理及臨終關懷;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社區及院舍的老人照顧。
先導計劃三大部分
培訓計劃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公衆對人口老齡化的正確認識和正面態度;對非正規護老者進行護老基本知識和技巧的培訓;提升從事護老工作之醫護及社福專業人員的老年專科知識。
採用“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為項目先導計劃,預計用一年半時間完成。現正進行的先導計劃有培訓、學術研究及專家培養三大部分,主辦單位通過六場公衆講座及四場照顧者培訓工作坊以達到項目之目的,現時已舉行三場公衆講座及三場照顧者培訓工作坊,反應及效果良好,市民若有興趣了解活動的詳情或參與講座或工作坊,可瀏覽網址(
www.kwnc.edu.mo/web/cmain.htm)。另外,為吸引更多的市民關注,在以上網址設置相關主題的有奬問答遊戲,全部答對者除可參加該次的抽奬外,更可參加最後的大抽奬活動,奬品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