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滿降職津差額
教師不滿降職津差額
當局解釋指差幅大影響學校推新制
【本報消息】教青局訊:在訂定《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過程中,教青局一直與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保持密切溝通。近期教青局主動邀約本澳教育團體,介紹法規草案的修改建議並深入聽取意見。本月四日下午,教青局與中華教育會代表在該局仲尼堂舉行會議,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會議由局長蘇朝暉主持,教委會委員梁慶庭,教青局副局長梁勵、廳長黃健武,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理事長何少金、監事長尤端陽等出席。
與教育會交流意見
會上,教青局代表介紹了法規草案部分條文的調整建議。就不同職級教師薪酬的差幅,建議由特區政府透過發放專業發展津貼,體現職級的差距;積極加大投入教育經費,協助學校做準備。在上述措施實施兩年後,將審視學校的具體情況,再聽取社會各界及教委會的意見,透過法律程序規範學校實施具職級差距的薪酬制度。
在實施初期,專業發展津貼的職級差距幅度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學校在落實新的薪酬制度時,承受來自教師高期望所產生的壓力,從而影響教師團隊的士氣,有可能造成學校在未有充足的條件和準備下,以一個較高門檻推行制度,不利於整個制度的順利執行。必須強調,這個較低的起步差幅並不是長久不變,待制度穩妥實施一段時間且時機成熟時,將因應當時社會發展狀況,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平衡社會各界利益,再適當調升職級差距的幅度,讓不同職級教師的工作經驗、專業表現及持續進修等得到充分體現。
調整每周工時計算
蘇朝暉強調,上述起步差幅的調整建議並不是為了節省資源,主要目的是讓制度能盡快在學校全面實施。政府不會減少專業發展津貼的投入,雖然職級差距以一個較低的基準起步,但特區政府將維持專業發展津貼的總投入預算,透過調整津貼起點金額,讓廣泛教師受惠。
至於教師工作時間方面,教青局考慮到教師行業的專業特性,較難硬性規範每周的工作時間,提出在不違反《勞動關係法》有關條文的前提下,以學校年度為單位計算工作時間的建議,在更能體現教師工作的特點,亦有利學校更彈性安排教學人員的工作。
教育會負責人何少金等回應指,自去年“制度框架”諮詢文本公佈以來,該會都不斷徵集意見,曾先後三次向教青局提交意見書。該會先後收到團體會員當中廿六所學校行政及二千多教師交來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制度框架”必須具可操作性,建議政府實行“雙軌制”,即政府承擔教師職級津貼,私校則維持其各自薪酬制度。
降差額難體現專業
何少金表示,八月廿九日教育當局對“制度框架”提出了新建議,該會獲悉教師的反響較大,特別是不滿將職級津貼差額由一點八倍降至一點三倍。教育會於本月二日即時去信教育當局,希望當局解釋。該會認為政府新的建議中,實行分兩步走的策略是可接受的,待條件逐步成熟後,學校也應承擔部分責任,體現不同職級教師的薪酬差別。但既然由政府先行,政府財政能力應可承擔更多,體現政府肯定教師的專業地位的誠意。現反而將津貼差幅降至一點三倍,試問如何體現為教育事業奮鬥二十年的第一級教師的專業地位?另該會對新建議教師每周工作時間改為學校年度計算,希望公佈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