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課程對德育的影響
皓 月
潛在課程對德育的影響
每年七月期間,是學校舉行畢業典禮的高峰時刻。還記得某年出席一所學校的畢業典禮,當台上正進行各項授憑及頒奬活動時,背後不遠處卻傳來這樣的一句話:“我甚麼都沒有做過,都可以獲頒服務奬狀?!”這突如其來的訊息,不但反映出奬勵審批的粗率,更令人憂慮的是,學生若因此萌生“不勞而獲”的心態,其傷害遠比沒有奬勵更大。
學校敎育除了正規課程外,還有很多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的敎育,上述學生獲服務奬勵的例子,是潛在課程產生的一個沒有預計的敎育結果;但老師往往忽視這些沒有預計的敎育結果,學生的品格也被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培育出來。潛在課程學習的結果多呈現於情意領域,如態度、價値觀等。就現今學生品德的形成及發展,潛在課程是一個極需關注的一環。
隨着《私框》得到一般性通過後,《課框》的最後討論及即將落實,是澳門非高等敎育改革的歷史性時刻。“道德與公民”課將成為正規課程的一部分,儘管社會各界有不同的期望及意見,師資隊伍的準備及課程敎材的處理還是最受關注的。可是,筆者認為學校領導更應重視潛在課程對學生德育的影響。因為潛在課程可以透過校園的每一個個體表現,每一個空間環境的設置,以至每一件事件的處理,都能產生一些預定的或無預定的敎育結果,產生的結果有正面也有負面。
某次老師交流會上,有以下一個學生問題處理的分享:有一位新老師在操場當値時,發現有一個杯裝即食麵被打翻了,麵條和湯汁都撒落在地上,新老師未能確定是誰做的,便找訓導老師請敎。訓導老師直接吿訴新老師:請校工清理便可,但想了一會,訓導老師改變主意,並在早會時宣吿這個訊息,提醒同學環境清潔的重要,期望解散後可與那位不小心的同學一起回去清理。結果那位同學眞的向訓導老師“自首”,並與訓導老師一同完成清理工作。
潛在課程在情意學習方面影響深遠,“即食麵”的實例不單改變了學生往後犯錯時的處理態度,老師也突破了“學生不會承認”的預設想法,只要老師能對學生抱有正面的期望,好好把握時機,提高德育意識及洞察力,有效發揮潛在課程的正面影響,對學校的整體德育發展應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