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學習平台 殘疾發光發熱
扶康會學員展百藝術品
【本報消息】扶康會昨假信達城八樓舉辦“心·最近的距離”澳門扶康會服務使用者藝術作品展。展出逾百件作品,內容涵蓋展能藝術圖冊發行、不同素材展能藝術作品展、彩虹花產品展、攝影圖片展及現場社區共融手工工作坊等。主辦單位希望透過展示服務使用者藝術訓練成果、才華與天份,讓居民有機會了解及接納殘疾人士。
作品展開幕式昨日下午三時舉行,社工局復康服務處處長鄧詠詩,中聯辦社會工作部代表林丹紅,文化產業委員會主席梁慶庭,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代表黎振強,民署管理委員會代表馬錦強,教青局代表周佩玲,白馬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明華,在扶康會會員大會主席飛迪華、學員凌啟然陪同剪綵。
藝術紓緩情緒
扶康會理事會主席陳才發表示,該會長期在服務中運用展能藝術,去年成立創藝坊,為殘疾人士提供安全及舒適的環境,讓他們放下日常生活及工作壓力,透過藝術紓緩情緒,釋放情感,享受無拘無束的藝術創作。展能藝術重於過程,更可磨練意志、鍛煉技巧,是盡情表達個人思維的媒介,紓緩服務使用者的情緒,達致治療作用。
本澳發展展能藝術尚屬起步階段,現時面臨着場地不足等資源限制,難以讓更多殘疾人士享有學習機會。近年殘疾人士在藝術方面的發展受到關懷與重視,隨着《殘疾人士權利公約》的推行、《共同促進殘疾人項目合作協議》的簽訂,相信只要願意為殘疾人士提供學習平台,增加其參與創作藝術的機會,澳門的展能藝術也會發光發熱。
找到自我價值
該會服務使用者家長梁彩平分享其兒子學習藝術的過程,她的兒子振威是一名聾啞人士,性格較為孤僻,通過展能藝術讓他變得開朗,找到自我價值。作為殘障人士的母親,她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懷他們在展能藝術方面的學習,給予他們學習機會。
作品展展出學員作品種類繁多,展示過去服務使用者在不同的展能藝術訓練的成果,展期至本月廿四日,開放時間為每日中午十二時至晚上八時,歡迎居民到場參觀,與服務使用者共同學習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