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不滿資源分配不公
關翠杏認響警鐘促依法完善制度
民調顯示,超過五分一受訪者不滿政府表現、有感回歸十多年來個人生活無改善;三分一認個人發展空間小;七成九希望中央、特區政府多關注貧富差距問題。議員關翠杏分析,受訪者不滿源於收入、資源分配不公平;報告為特區政府敲起警鐘,應着力解決住屋困局,從法律層面完善制度。
調查施政滿意度
理工“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早前發佈“一國兩制”綜合指標民意調查報告顯示,百分之四十八點七八受訪者對特區政府施政滿意度“一般”,廿三點三“滿意”,三點一九“非常滿意”,十五點九三“不滿意”、四點四四“非常不滿意”,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合共二十點三七,即超過五分一人抱怨政府施政。
關翠杏指出,回歸後澳門經濟創神話,人均GDP超過四萬九千美元;政府推出十五年免費教育、現金分享、中央儲蓄制度、租金津貼等,亦多番調升最低維生指數及完善公共醫療等,澳人生活確有改善,各項實質收入數字不算低,但仍有五分一受訪者不滿,主因是收入、資源分配不公。
貧富差距續加劇
她解釋,人生最重要是衣、食、住、行,普羅大衆後三項均不成。現通脹高企、百物騰貴;公交滯後,上下班苦不堪言。住屋問題更是死穴,租金、樓價高處未算高,除“上了岸”的業主外,住屋佔居民收入的百分比越來越高,政府津貼抵銷不了不斷提升的租金、供樓債務壓力。另居住空間、質素每況愈下,與林立的豪宅成強烈對比,“佢哋不滿,唔在於有冇能力,而係在於不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見到澳門嘅蛋糕越來越大,但普羅大衆所佔嘅份額越來越細。返屋企要承受住屋壓力,返放工似沙甸魚咁逼車,平日積積埋,一做問卷,梗係不滿啦!居民會問,十二年來嘅發展,我喺社會得到乜呢!”雖然澳門近年經濟急升,庫房水浸,但收入在兩萬元以下的家庭佔百分之五十四,收入偏低者遠多於收入居中或較高者,居民收入中位數也橫行多季約一萬元,在高通脹、高樓價下,貧富差距拉大,中及中下階層收入未見調升,生活質素下降,必積聚怨氣。
關翠杏稱,在政府多項政策下,澳門不會“餓死人”,但很多居民感到社會不公平,土地等社會資源向商人傾斜,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澳門發展至今已不再是溫飽問題,居民開始關注權利、資源分配,為甚麼部分人可獲取更多而心有不甘。行業雖有差異,但當局沒有保障收入最弱勢的群體。強調住屋是特區政府至今最失策之處,成衆矢之的,拖低了施政評分。“唔淨係後生有意見,有好多老人家將養老金都支持仔女供樓!”相信明年萬九公屋相繼落成、上樓,還清現時社屋、經屋輪候戶的舊債後,部分居民的住屋條件、生活壓力及怨氣可望改善。冀當局在萬九公屋後,持續加推公屋,加強監管私人市場。
增加施政透明度
關翠杏注意到,民調受訪者對法治與社會公平程度的評分僅五點七五,比自由度及幸福度都低。她說,“歐案”重挫政府形象,當局在形象重建工程中,必須從法律層面,調整制度及填補漏洞,若不再切實修訂《土地法》、《城規法》等大法,繼續讓有心人鑽空子,賺取巨利,看在普羅大衆眼裡必不滿,政府再推更多福利政策都是徒然。“澳門居民知識越多,越會思考‘點解’。完善法制建設,增加施政透明度對重建政府形象好重要。”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