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六周年
高校社團探討文遺保育
昨日為本澳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六周年紀念日,理工學院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未來”為主題,與本澳十個民間社團合辦第一屆澳門文化遺產論壇,藉此凝聚社區力量保護和推廣澳門文化遺產,探討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促進文遺事業的發展。
論壇開幕式昨日上午九時半於理工學院大禮堂舉行,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梁慶庭,協辦單位鮮魚行總會理事長關偉銘、媽閣水陸演戲會理事長陳鍵銓、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葉達、柿山哪咤古廟值理會執行主席鄭權光、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專業導遊協會會長胡惠芳、文化遺產導遊協會會長簡萬寧、文物大使協會代會長溫啟源、文化保存修復學會會長陳志亮出席。
整理資源增軟實力
李向玉指出,從歷史文化研究的現狀看,學術界較關心以澳門為仲介的中西交往,較少關注澳門社會內部的發展,這種重“大歷史”,輕“小歷史”的傾向,忽略本土的細微史事。但正是這不顯眼的一樑一柱、一磚一瓦、一人一事,構成澳門最真實的歷史內涵,成為澳門人引以自豪的文化認同基礎。理工作為澳門地方誌項目的籌備學術單位,鼓勵學術人員研究澳門文化遺產,協助民間團體整理瀕臨消失的文獻資料。從去年九月新學年起,學院與多個民間社團合作開展“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口述歷史研究,並取得初步成果。研究本土歷史,整理本土文化資源,增強澳門的“軟實力”,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是本地學術機構的一項重要使命,該院將繼續努力,以研究成果回報社會對學院的信任和支持。
梁慶庭認為,保護和弘揚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政府主導、學術支撑、民間支持,是次論壇是本土學術界與民間團體通力合作的成果。指出彰顯澳門的文化成果,成為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活水源頭,是不可迴避的課題。
完善法制規劃保護
鄭國強稱,本澳現時有六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具體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起成為構建澳門歷史文化城市內涵的軟、硬體,是澳門的魅力與價值所在。但在澳門這個空間有限的城市,經濟發展與文物保護的平衡難題不少,認為關鍵是良好的城市規劃與立法保護規範,才能更好地保護和保育本澳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幕儀式上,李向玉代表理工學院與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團簽署合作研究協議書,學院展示了對澳門世界文化遺產電腦三維的研究成果,構建旅遊景觀的虛擬現實支撑平台。主辦單位邀請鮮魚行總會舞醉龍組三代同堂獻技,表演非物質文遺“三代傳承舞醉龍”;場外活動同樣吸引,展廊首度將大三巴哪吒廟、柿山哪咤古廟兩哪吒出巡鑾輿及天后像同場展示,一衆與會嘉賓駐足細心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