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五生參與健康體適能
【本報消息】當下學童戶外活動機會變少,加上看電視、玩電腦、吃零食成為主要的休閒活動,耗能少而儲存多,體能低下的學童常見。教青局將於今年新學年向全澳小學生推行“活力恆動123”計劃,望提升學生運動的意識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鑒於學校活動空間不足,該局將繼續透過“校園開放資助計劃”,向願意在課餘時間開放校園的學校,提供在擴展空間、管理人手、場地維護等方面的資助。
腰腹囤脂柔韌度低
教青局於二○○八年至二○一一年三個學年間委託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健康體適能”先導計劃內容及相關調查。項目負責人何敬恩介紹,共有來自十家學校的小一至小三學生參與計劃,經過手握力、立定跳遠、六十米至九十米跑步、坐地體前屈、身高體重比例等測試成績及其飲食習慣等作為評估因素,以最低○分,最高五分作標準,綜合得分後將學生劃分成第一(最高級)至第四級(最低級)共四等。○八至○九學年,超過六成學生處於第三級(即剛及格)的水平,三年後下降至五成,相反,身體機能優秀的學生由不足百分之一增加至百分之五,第二級(即普通)學生由一成半增至四成三,認為學生的體適能表現有明顯改善。在調查近六百名學生及其家長對計劃在提升健康認知及運動自覺性的問卷中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計劃具成效且樂於參與。
不過,何敬恩表示,學生在坐地體前屈及立定跳遠成績較差,反映學生腰部囤積脂肪不少,腰腹柔韌度低,及由於走動少,下肢爆發力差。其中腰腹力經過三年都未見有明顯改善。何敬恩分析此與學童靜態生活過長有關,對未來身體健康成長不利。
因應先導計劃的成效,教青局將於新學年推出“活力恆動123”計劃,教青局代處長龔志明解釋,名稱包含“一生活力”、“兩種生活”(即學童在校園及日常生活中恆常進行體育活動)及“三項指標”之意,三項指標分別為建議兒童每周進行最少三天、每次或每天最少累積三十分鐘、活動心率保持大約在一百三十次/分鐘左右的體育運動。當局將向學校發放檢測工具及器材監測學生體能狀況,並透過與澳大合作開發的系統分析,協助學校制訂校本的運動策略。此外還有舉辦教師工作坊,培養高年級生成為“健康體適能大使”,製作教師及家長指引和學生健康手冊等。預計未來一學年整項計劃的支出九十萬。計劃已於七月報名,共廿八家學校逾五千五百名小學生將參加九月展開的計劃。
資助鼓勵開放校園
學生在校內的運動空間不足,體育鍛煉難以進行。龔志明表示,當局一直透過校園開放資助計劃,資助願意在課餘時間將校園開放予公衆使用的學校修葺校園、擴充空間,及修建鐵閘等保安工程,現時全部公立學校及三家私立學校已加入計劃。對於有學校反映管理場地的人手不足問題,他稱資助已考慮學校聘用額外管理、保安人員,爭取為學校減輕負擔。他認為,仍有大部分學校未提出申請,與學校安排課餘活動緊湊,缺乏空間再開放予公衆有關。此外,由於學校興建時未考慮向公衆開放,即使現時資助改建,亦不能符合消防條例,增加開放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