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指私框生效先解決人資
老柏生:明年納優生讀師範
【本報消息】教育政策關注小組昨舉辦“從‘私框’看澳門教育的未來”教育論壇,出席的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認為,《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通過後,學校須優先解決教學人員配置問題。即使“私框”今年九月正式生效,預計教師仍須維持現有授課節數,過渡時間約需一學年。他又透露,明年的施政方針中,將明確為吸納優秀畢業生修讀師範學位提供獎、助學金,吸引人才加入師資隊伍。
須增四分一教師
教育論壇昨日下午五時半於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邀請老柏生、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澳大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黃素君、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李潤基為嘉賓,討論“私框”落實後為本澳教育帶來的局面,約五十名前線教師出席。
黃素君稱,“私框”訂明教學人員每周的授課節數將減少,如中學教師的課節將由現時的廿四節減少至十六至十八節,牽涉到要增加四分之一的師資,她提醒有關的教育發展政策要做前瞻性預備。澳大教育學院招生人數較固定,每年每專業招收二十餘人,按此培養速度,她認為可提供的教師資源不足以滿足數量膨脹、紓緩教師壓力的要求。
至少一學年過渡
老柏生認同,“私框”要求學校在行政、人員和財政上予以配合,又以增加教師人手配備為首要任務。他稱,因為事前預估不了“私框”會在學期結束前遞交至立法會,學校或會因即時配備人手感頭痛,假使“私框”九月通過立法,估計教師仍須維持現時的授課節數,起碼需要一個學年作為過渡期逐漸調整。他相信,在數年間離開教育系統的師資、取得外地師範學位的生力軍,將成為師資力量的重要補充。此外,明年的施政方針中,將為修讀師範學歷的高中畢業生提供獎助學金。
對於有聲音認為,規定所有學校將長期及固定收入的七成用於支付教師薪酬及公積金,會導致財力薄弱的小校面臨困境。老柏生稱,各校對此比例存在一定的共識,資料反映現時有八成學校可達至或接近七成的要求。反觀,未見對規模較小或財力薄弱的學校造成直接影響,未能達標的學校普遍不是因為財政緊絀,多數調整財政分配後可落實目標。教育發展基金對財力薄弱的小校提供另類的扶持計劃,倘其辦校方針有前瞻性,經過教委審議後可額外提供津貼支援學校運作。
此外,在教師公積金的問題上,“私框”諮詢文本及至送交立法會討論後仍作多番修改,包括將政府、學校、教師三方供款改為學校、教師雙方,於立法會討論期間抽起第三稿中訂定將給予退休教師一次性撥款的條文。老柏生解釋,三方變兩方,是因為雙重式社會保障及中央儲蓄制度出台後,政府不能同時注資兩筆供款予教師;後者則因有法律意見認為不適合將一次性撥款的條文置於教師法律上,當局會另有解決方案,但暫時未落實,不便對外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