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廟宇博物館
——太歲廟、睡佛廟、醫靈廟、呂祖仙院、黃曹二仙廟
澳門地細廟多,論規模自是不能跟名山大川的古剎與道觀相比,但小城未經戰亂,許多有特色的百年小廟得以非常完整的狀態保存下來,實在是澳門人的福氣。而且,這些各有特色的小廟,往往以家族繼承的形式,一代接一代地持續經營,許多建廟時的習慣和故事,都口耳相傳到今天,聽繼承人講述其建廟的來龍去脈,對於保存澳門的廟宇文化,意義非凡。
要了解澳門廟宇文化,不能不到隱藏在大三巴背後的“廟街”走走。太歲廟、睡佛廟、醫靈廟、呂祖仙院等多間供奉着不同神仙的廟宇接踵摩肩,每一間都有自己的傳奇。這一整條建滿了百年廟宇的小路,堪稱“澳門民間的廟宇博物館”。
為消災避疫而建的廟宇
許多人都知道大三巴腳下的哪吒廟,但未必知道大三巴背後還有一條由許多小廟組成的“廟街”。她就是鏡湖醫院旁的福慶街,與大三巴只是一街之隔。一條街全是一間一間不同的小小廟宇,前前後後共四五間,還有樓下是一間廟,樓上又是另一間廟的有趣現象。這些廟宇包括早前介紹過的包公廟,另外有睡佛廟、太歲廟、呂祖仙院及黃曹二仙廟等五間,各自供奉着不同的神仙,精彩紛呈,十足過年時候的年宵攤檔。
是誰在這條街上建起第一間廟?建於甚麼年代?筆者都找不到相關的史籍記載。不過根據各間廟中的牌匾或石碑的資料來看,她們大約的建成時間都在清代光緖年間。根據睡佛廟的負責人袁女士的介紹,清代澳門曾發生過一場大溫疫,死傷者衆。當時聚居在大三巴周邊的百姓非常多,為了消災避疫,老百姓就陸陸續續在這個地方建廟,希望各位神仙合力消災。於是,就形成了現時我們看到的這條“廟街”。
樓上一間廟樓下一間廟
福慶街的廟宇主要是道敎或民間宗敎為主,“廟仔細細”可是本地信衆極多,眞正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像太歲廟和睡佛廟,在同一個建築物之內,樓下的是太歲廟,窄窄的門廊,走道兩旁擺滿了各個年份的太歲神像。就這樣一尺見方之地,就已經是一間廟。到了農曆新年,這裡被信衆擠得水泄不通,來“攝太歲”的人在門外排成長龍。
穿過太歲殿,經過建築物的天井,“睡佛堂”三個大字映入眼簾。拾級而上,就是樓上的睡佛堂。這間充滿神秘感的廟宇,其實遠近馳名。每逢農曆新年或是四月初八睡佛誕,大殿上走道上都擺滿世界各地信衆送來的花牌花籃。
睡佛堂裡亦設有濟公殿、醫靈殿、張天師殿等三個偏殿。又睡佛又神仙,非常有地方特色,所以又稱“醫靈廟”或“仙佛境”。睡佛堂的主殿供奉着一尊金身的臥佛,據說希望求兒女的女人只要摸一下睡佛肚,就可以早生貴子。而信衆亦可以向其求得睡佛靈籤,請負責人袁女士解籤。許多明星名人都是這裡的熟客,求籤問卜,消災解厄。
半開放式道觀
除了樓上樓下廟之外,說這裡是“民間廟宇博物館”,也因為這些廟宇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的澳門民間信仰與經營方式。在太歲廟隔鄰的另外兩間,其實是兩間道觀。第一間叫呂祖仙院,顧名思義就是供奉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另一間獨立的兩層建築物有橫匾“黃曹二仙廟”。
呂祖仙院是一進式的廟宇,負責管理的人就住在旁邊的偏殿裡。平日來這裡的信衆不多,到了農曆四月十四呂祖先師降生寳誕及八月初四其得道寳誕,這裡才熱鬧起來。而看起來較為嶄新的“黃曹二仙廟”更是傳奇。這裡平日基本上不開放,住在裡面的楊婆婆,四十四年前從鄕下來到澳門,無家可歸,於是借住在廟內,誰知一住幾十年,無意中做了守廟人。後來廟宇因為日久失修而成為危樓,得到政府出資重修,她便留了下來。楊婆婆也說不出這廟裡的“黃曹二仙”到底是誰,我們只能從廟前的牌匾猜測是黃大仙和劉伯溫。為甚麼他們會走在一起“合營公司”?誰也說不清。現時這間廟基本不開放,但廟裡保存的石刻,鐵製牌匾也十分値得文物學者關注。
來福慶街走一趟,你不僅可以了解澳門特有的信仰風俗,還可以見到多元的文化在同一大環境下共生共存,令人眼界大開。
福慶街系列廟宇
地 址:澳門福慶街(鏡湖醫院門診正門右邊斜路直上,或於大三巴後街斜路下)
巴士路線:新福利17,26;澳巴18A,19;維澳蓮運8A,18
撰文、攝影:李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