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小學敎材選用之我見
由於受衆多因素的影響,澳門的中小學校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完全擁有本地版敎材。各校根據傳統與需要,選擇香港版、大陸版、台灣版甚至外國版本。同一間學校,同時選用不同區域的敎材,這在澳門是司空見慣的。
旣然有衆多的版本,那就一定有孰優孰劣的問題。因為不同的敎材,結構不同,進程、理念也不一樣。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敎材是他們在受敎育過程中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書籍,可現實情況卻不完全按優劣進行的。比如有些學校選用大陸版敎材,筆者就覺得並非上上之選。筆者並無歧視大陸版敎材之意,只是平心而論,就事論事。
中國的現代敎育是源自西方的,中國全面推行現代敎育的時間,滿打滿算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年。雖然大陸今時今日不乏成功的敎學經驗與敎改案例,但現代敎育的理念、課程的設置、敎材內容的設計等等方面,客觀地說,還有所欠缺,還不甚成熟。
比如近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小學語文敎材的“四大缺失”事件就是例證。以人民敎育出版社為代表出版的小學語文敎材,在“母愛”這一題材的課文裡,就被民衆痛批有四大缺失,即事實的缺失、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和快樂的缺失。無獨有偶,近年也有出版機構翻印一九三二年葉聖陶先生編寫的《開明國語課本》,本意是讓有關的人士懷懷舊,想不到竟受到衆多年輕家長的追捧,得到無數小學生的喜愛,賣得一次次脫銷。甚至還有家長強烈要求用這近七十年前編的課本取代現行的小學語文敎材,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現代敎育的一大諷刺。
再如人民敎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敎版”)出版的初中數學,筆者讀書時,是代數、幾何、三角各一本書。到筆者做敎師時,變成了一、二、三冊,各年級一本。後來又變成了六本,每個學期用一本。初時叫初中數學第一冊、初中數學第二冊,後來經修改又變成了“新課標”(即義務敎育課程標準實驗敎科書)七年級數學上冊、七年級數學下冊。現在全國使用的又是在“新課標”基礎上修訂了的新版“新課標”,此前的已是舊版“新課標”了。即便是在同一名稱下,人敎版的敎材也是修訂頻頻,有時是一年一修改,這也是大陸版敎材不能循環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連名稱都改換得如此的頻繁,可見其編寫設計還是處在一種探索的階段。
這種探索的性質,在其它方面也表露無遺。比如高考,這決定千百萬人命運的一役,也是改變得令人眼花繚亂的。即如離我們最近的廣東省的高考,就十三年六變,平均兩年就一變,快的時候一年一變。如1999年實施“3+X”方案。3為語文、數學、英語;X為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六科。2000年,又實行“3+X+綜合”方案,X在原來六科的基礎上增加外語複試、音樂、美術、體育等,綜合科為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與政治。2007年,廣東的考試科目又作出大改變,設置為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同時廢除沿襲了廿多年的標準分制度,恢復原始分(變來變去又回到始點)。三年後即2010年,又將沿用了十一年之久的X科取消,同時增設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分為四等,與高校錄取直接掛鈎。這反證每一次改變都理由充足,並且冠冕堂皇;變化之快,就連做敎師的都無所適從,更不要說學生了。
大陸的中小學敎育也被稱為“應試敎育”,一考定終身,一考定命運,學生都是為最終的高考而學習。在這種模式下,課程的設置、敎材的設計,都會被深深的刻上應試敎育的烙印。如果說大陸版(主要是人敎版)的敎材完全適合澳門,那是我們在自欺欺人。
現在人民敎育出版社有部分供應澳門的敎材(主要是理科方面的,如中小學的數學和中學的物理、化學等),改成了繁體字。表面上看起來是更適合澳門了,但令人尷尬的是,與之相應的輔導書和練習沒有一本是繁體字的(因為除敎材之外,其他書籍都是別的出版社出版的,不會照顧到澳門這個小地域)。這對於中學生來說,難度倒不大,但對於還要進行識字敎育的小學生而言,就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一方面在語文課上要學習生字(都是繁體字),另一方面,在看相關的數學輔導書與做相應的練習冊時,則全是簡體字,這就很容易造成混淆。
我們一方面呼籲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小學生,要還給他們一個活潑、輕鬆、愉快的童年,另一方面又增加他們的負擔。這不能不說是澳門中小學敎育的一大敗筆,這一敗筆隻是由於選用敎材不愼而造成的,是人為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若有人說,我用人敎版的敎材表明我愛國。這一理由太牽強,也顯得可笑!敎育的最終目的是為澳門培養人才,大而言之,也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只有選用最適合澳門的敎材,才能更快更好地培養人才。這應該是敎育工作者的常識吧!
盧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