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文敎學中的“回饋敎學”
陳藝康
當代作文敎學中的“回饋敎學”
作文,在語文敎學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聽、說、讀、寫、思、創更被喩為語文敎學最為核心的六項能力,作文,更與其中三項有直接的關係。自九十年代以來,西方的硏究漸把寫作(Writing)從閱讀(Reading)中獨立出來。硏究的方向亦自閱讀轉向寫作,硏究成果與日俱增。由此可見,作文敎學無論在學界還是敎學,都十分令人關注。跟隨美國的硏究主流風氣,台灣近年來在語文敎學的硏究成果,蔚為奇觀:寫作歷程導向敎學、自我調適與寫作硏究、篇章結構敎學的運用,以及推動十餘年的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等等,都為作文敎學注入了新生的力量。
與主流的作文敎學硏究相比,“如何敎導寫作”這問題近年來漸被“如何回饋學生寫作”取而代之,西方學者Hyland更認為“回饋”是學習寫作的核心。在日常的作文敎學上,如何進行回饋,往往依隨老師的喜愛而有所不同。部分老師喜用“四字箴言”以讓學生存有想像空間;部分老師則打圈勾錯,誓要淨化全文的錯別字;更多的老師則喜用眉批方式,差不多把學生的作品改頭換面,以合要求。然而,何種方法較具效益?則是乏人問津,耐人尋味。在近年的硏究中,以○九年台師大的硏究生江健豪進行的實證硏究,頗具參考的價値。以下摘要其主要觀點,以供同道在日常敎學中參考應用。
寫作的評分規準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標準、層級及解說文字描述。“標準”代表了學生作品、表現、或一段學習歷程所應具備的特質。例如,敎師認為錯別字、篇章結構及遣詞造句三者為文章至關重要的三個部分,則三者便是三個重要的評分標準。“層級”指學生作品或表現各個標準中所達到的程度或所獲得的分數,也就是品質的程度。層級可以用量化(如:1、2、3分)、質化(如:尙未完成、發展中、已完成),以及質量兼具的方式來表達。“解說文字描述”是指用清晰的定義,對標準內不同層級的情況作出說明;以表示學生何以獲得各層級的詳細理由。
以具體評語取代空泛的建議 硏究指出良好的評量回饋必要針對所評量的文章內容,作具體的建議;應避免過於抽象或制式化的評語,例如“行文清順”、“情意不眞”等不宜使用;反之,應進一步為“如何改進”提供實際的指導。
總評與眉批並用。硏究指出,採用總評與眉批並用的方式,將有助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前者是指針對作文的整體性質,作出評量;後者則針對文章局部內容,加以指點。
加強結構組織的關注 所謂結構組織,強調的是佈局是否妥當?段落能否銜接?前後文意是否連貫等問題。加強學生對篇章結構的理解(如:主旨的安放、分段的用意),將能提升學生佈局安排上的能力。
對學生寫作表現多作鼓勵 敎師若能同時對學生作品多作鼓勵與讚賞,並以之取代“挑錯”的方式,將能提升學生對作文的投入程度,進而提升其寫作興趣。
陳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