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薈萃) 黃錫均倡教育課程滲入藝術元素
admin 著
「G17 Gallery陶藝廊」由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與本地陶藝家共同籌設。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理事長黃錫鈞表示:本澳藝術家為養家活口,將專長變作業餘性質,局限了創作空間和水平。
他認為,本澳人文質素及習慣要向更優質轉化,首先要懂得欣賞藝術,繼而作出購買行為,只有藝術家的作品受到尊重,才有動力鼓勵藝術家創作和提升藝術修養。
全澳首個以聯合形式展銷的「G17 Gallery陶藝廊」已於9月17日開幕,並投入運作。
黃錫均表示,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設立陶藝廊是期望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下,將藝術行為轉化成為產品或產業,藉着展銷平台嘗試催化藝術品市場。他解釋,文藝產品商品化只會是一件紀念品,有別於藝術品。每件藝術品有其獨特的價值,其附加價值較高,藝術品是一件作品,而不是一件商品。當一件藝術品投入市場後,要有能力欣賞及購買的受眾。
他指出,文化藝術要時間沉澱,才能提升到更高層次。過去,本澳藝術家為餬口,多為兼職創作,將專長變作業餘性質,局限了創作空間和水平。即使本澳擁有400多年歷史,有很多藝術創作素材,可惜客觀環境沒有空間讓藝術家提升其藝術修養。
黃錫鈞認為,本澳人文質素及習慣要向更優質轉化,首先要懂得欣賞藝術,繼而作出購買行為,只有藝術家的作品受到尊重,才有動力鼓勵藝術家創作和提升藝術修養,藝術家才能有尊嚴地生活。他認為,政府可牽頭培育藝術品消費市場,促成本澳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購買一定量的藝術作品。
與此同時,他希望有更多藝術家成名,當社會認受性強時,自然會有市場。黃錫均建議,本澳藝術家能「走出去」、「請進來」,吸收外地藝術家經驗,再結合本澳文化元素和底蘊,創出新意念,讓作品更具收藏價值。
就提升本澳人口文化素質方面,黃錫鈞稱,政府過去一直政策措施提升本澳市民的文化素養,如:舉辦暑期課程和手作坊等,深受市民歡迎,然而,只局限在暑假時間,當開學後學生着重功課,忽略培養文化藝術修養。因此,政府應在教育課程中滲入更多藝術元素,從而提升本澳人口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