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 學術之美
荒 林
學術之美
——小記澳門大學“南國人文講壇”
為了進一步活躍澳門大學人文學術氛圍,在澳門形成前沿開放的當代學術空間,澳門大學社科與人文學院有新的學術舉措,繼蜚聲學術界的“名人講壇”之後,新的“南國人文講壇”在上學期五月開壇,本學期將會繼續。
“南國人文講壇”由徐傑副院長主持正式開壇,在緊接的一周進行了第二次由兩位學者同台連續講座的熱壇活動,讓每一位出席講壇的博士生硏究生們體驗到了學術之美。
徐傑副院長和中文系朱壽桐主任、侍建國敎授在“南國人文講壇”開壇儀式上對講壇的定位和意義進行了精彩闡述。將“南國人文講壇”定位於南國文化前沿,體現南國學術風采,並由年輕的博士生硏究生們為學術主體,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訪問學者不定期進行學術講座,以不同沙龍對話交流的方式,讓每一位入壇的學者們體驗到參與學術討論之美。
作為示範講座,徐傑副院長親自主講了開壇第一講,他的講座題目是“語言學博士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徐傑副院長風度翩翩,風趣幽默,把博士論文的選題比喩為房地產開發,要做得大氣、科學、全面規劃,把硏究生學習過程概括為由學生向學者轉化的過程,把枯燥的語言學論文寫作形容為植樹,看到每一個樹枝都充滿綠色的感覺,這樣寫作論文才能享受創造的快樂。將深奧的學術難題轉變為生動活潑的學術盛宴,這是所有參與開壇的博士生和硏究生們聽完徐傑副院長講座之後的欣悅感受。
接續的熱壇活動裡,由當時正在澳門大學訪問交流的兩位當代知名學者——北京大學的潘建國敎授和上海大學的葛紅兵敎授同台演講。葛紅兵敎授演講主題是“現當代文學硏究的三個問題”,潘建國敎授演講的主題為“海外漢籍與中國文學硏究”。熱烈的學術氣氛始於兩位學者不同卻又互補的內容和反響強烈的對話。葛紅兵敎授提出,信仰的問題是當代文學硏究始終沒有獲得解決的問題,這使得當代文學硏究與寫作不能產生靈魂寄寓的意義。如果我們的靈魂沒有救贖,文學擔負我們民族的道德底線在哪裡?他進一步提出了創意寫作可能為國人的想像力提供機會,並就小說硏究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生動豐富的資料陳述和類型分析。他的演講激發聽衆們參與到信仰和救贖問題的探討之中,生長於澳門的學生們對於信仰的意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熱烈的發言和對話引人深思,讓人體驗到學術交流帶來的思想碰撞和激情,也使澳門大學的學生們重新認識和評估澳門本土複雜文化交融所生成的文化和文學意義。
潘建國敎授所論及的海外漢籍與中國文學硏究,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學術領域,卻與澳門本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關聯,例如澳門傳敎士文學,就是一個値得開發硏究的項目。海外漢籍與中國文學硏究,主要指三種文獻:存藏在海外的中國古籍;經過海外人士選編、抄錄、刋刻的中國書;海外人士用漢文創作的各種著作。凡此,都與澳門數百年中西文化交流交融史息息相關,潘建國敎授的講座及與同學們的對話交流,使得澳門大學學生對自己的歷史和現狀有更加深入關懷。葛紅兵敎授和潘建國敎授圍繞他們不同演講展開的深入的對話交流,也示範給年輕學者們學術交流的美好情景。
荒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