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迫人 菜籃子開支佔家庭收入六成
三餸一湯不易基層艱苦誰知
本澳今年八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突破百分之六,創卅二個月新高,百物騰貴,各類食品價格不斷上漲,居民明顯感受菜籃子的支出越來越大。街總北區辦一項最近三個月市場食物價格調查發現,低收入家庭僅“買餸”的支出已佔家庭收入的六成一,加薪追不上通脹,為減低“買餸”支出,低收入家庭甚至中等收入的居民都需要“勒緊褲頭”過日子,生活壓力沉重,生活素質亦進一步下降。
街總北區辦主任周宜心表示,百物騰貴,無論是低收入還是中產家庭均面對嚴峻的通脹壓力,蔬菜、蛋、肉類等糧油副食品是居民賴以生活的必需品,不得不買。為了解一個四口之家在高通脹下的膳食開支及生活壓力情況,北辦便展開了最近三個月市場食物價格調查。
調查發現,以四口之家買菜芯炒肉片、番茄炒蛋、清蒸紅衫魚及青紅蘿蔔豬骨湯的“三餸一湯”家常菜計,七月中是八十八至九十六元,九月中則已漲至九十二至一百○五元。
若該四口之家月總收入僅達最低維生指數九千○六十元,以一餐膳食需花費九十二元及一天兩餐計算,一個月下來,光在膳食方面的開支便需五千五百二十元,佔了該家庭總收入的六成一,可見通脹為低收入家庭帶來的生活壓力巨大。
街市差價大
調查並發現,本澳不同街市的食品價格有差異。以菜芯為例,最貴與最平的價格相差達百分之廿八點五,瘦肉最貴與最平價格相差百分之十九點五。周宜心質疑:特區政府已連續多年免除街市攤檔租金、檢疫費,街市攤檔都是從同一個批發市場入貨,進口價可說幾乎相同,為甚麼不同街市的零售價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是批發環節問題還是零售環節出現問題不得而知。她認為,政府有必要設立專責監管部門,嚴加監管街市貨品的價格,防止有人合謀定價,出現聯合抬價行為,損害消費者利益。
促平抑物價
她又指出,珠澳食品價格懸殊衆所周知,九月中,拱北菜芯每斤零售價為五元三角,本澳最低零售價為十元,要比拱北貴近一半。雖然澳門進口的食品供應量已增加,但珠澳兩地的價格仍有較大差距,到底是進口中間環節太多所致,還是有其他原因?特區政府必須深入研究,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有效措施遏抑物價,減輕居民通脹壓力。
鑒於通脹加劇,物價不斷上漲,低收入及中產家庭生活均百上加斤,需要“勒緊褲頭”過日子,周宜心建議政府考慮以資助場地、設施等方式,資助民間社團開辦社會企業,由社團直接至貨源地採購,減少中間環節,平抑物價,助居民減輕生活開支。
本報記者 曾玉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