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有理
【本報訊】近年,針對社會問題的改圖、改歌的網絡「惡搞」諷刺式創作盛行,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認為,「惡搞」不是了解社會的唯一途徑,此外,當市民不能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時,「惡搞」可讓民怨宣泄,也可發揮調劑的作用。他也指出,不是「惡搞」挑撥矛盾,而是社會問題和矛盾早已存在,其效果猶如「一個小朋友指出皇帝沒有穿衣」。
近年,多批本澳的網民時常針對社會問題發佈「惡搞」作品,而新澳門學社的刊物《新澳門》早在二OO五年開始,每期有四版名為《愛瞞日報》的專頁,以「惡搞」形式諷刺時弊。二O一O年,學社獨立印製並在街頭派發《愛瞞日報》,不少讀者看了既笑也讚。除了把報紙內容上載到網絡外,今年,《愛瞞日報》更隨時在網絡發佈針對時弊的改編經典歌曲和廣告,可謂「惡搞」停不了!
涼拌菜耳
不過,近日有學者認為,「惡搞」作品往往是發泄情緒,通常只反映事件的部份。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昨日接受專訪時稱:「第一,那些『惡搞』不是新聞報道,也沒有人叫你只看這些東西。我們有一位同事的回應很有趣,他說,涼拌小菜的缺點就是不飽肚,不暖胃,但問題是,沒有人叫你食涼拌菜當飯。從來沒有人說,以『惡搞』或『政治趣味』作為你了解社會的唯一途徑。」
「健康食品和療法的廣告,都有小字寫著:需配合適量運物及均衡飲食。…… 吃完涼拌菜後,開胃了,進而喝熱湯及食主菜。」鄭明軒指出,新澳門學社既有如同主菜的論政部份,它們可以是很嚴肅的,甚至沉悶的,也有揭發、批評、建議的部份。所以,從整體看,可說是均衡且健康的。不過,縱有主菜和涼拌菜,但是,最能捕捉受眾眼球的、最令某些人「周身唔自在」的仍是涼拌菜。
「不是那個作品去挑撥一些矛盾,而是那個矛盾存在了,然後,經過小朋友指出皇帝沒有穿衣。你不能說,是小朋友令皇帝沒有衣服穿。」鄭明軒指出,尤其是政治笑話,閱看者需要先了解相關背景,才會「笑得出」。他舉例,外地人初看「綠巴士」的「惡搞」是不會明白箇中意思的,所以,「惡搞」不單是為吸引較少關注時事的人留意社會事件。
起發洩調劑作用
「食得主菜多會悶,也要吃涼拌菜!」鄭明軒坦言,現實實在太殘酷,望見都感到心傷和憤怒,政治有時很沉悶,令人覺得很黑暗,輕鬆表達的「惡搞」為參政者、議政者也可以是一陣風,起著調劑的作用。對於有批評指「惡搞」往往是發泄情緒,鄭明軒指出,若市民不滿社會現狀,又不能改變時,發泄情緒是很自然的,那些也是民怨宣泄的方法。
有批評又指那些「惡搞」通常只反映事件的部份,鄭明軒說了「三個科學家在蘇格蘭見到一隻羊」的故事。科學家甲說:蘇格蘭的羊是黑色的,科學家乙說:不是,我們要嚴謹一點,應是在蘇格蘭,我們見到的這一隻羊是黑色的,科學家丙說:不是,不是,只是我們在蘇格蘭,見到的這一隻羊,向著我們的那一邊是黑色的。
鄭明軒續稱:「真相,無論如何去嘗試索求,都只能是你摸得到的一部份,有些真相永遠消失了,有些是你的立場、身份所看不到的。」另外,有意見認為,青年參政議政要理性表達意見?鄭明軒回應:「潮語可稱之為『萬能 Key』,無論你想批評的對象說甚麼也好、就那一種事情發表那一種議論也好、做那一種行動她好,你都可以說:要理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