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居民快樂指數
處中高水平 最不滿房屋
【本報消息】立法議員陳美儀昨發佈“澳門快樂指數二○一一”調查結果,顯示澳門居民的快樂指數為七十一點六,處中高水平。與此同時,快樂指數與施政滿意度呈正面關係,受訪者的施政滿意度為六十三點三,最不滿房屋政策。
指數較去年輕微升
行政長官將於十一月發表二○一二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民生與社會發展事項將成居民關注焦點。立法議員陳美儀再度委託善明會開展全澳快樂指數調查,並由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設計問卷及執行。
昨日下午三時,陳美儀、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會長張榮顯、澳門善明會理事長陳健英於善明會會址舉行新聞發佈會,詳細講述調查結果。
張榮顯指出,為保證統計結果的穩定性及日後的可比性,“快樂指數”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個人宣稱的主觀快樂程度和根據受訪者的生活滿意程度乘以重要性作為權重,從而計算澳門居民的快樂指數為七十一點六分,較去年輕微上升○點一分。
調查指出,政府整體施政的滿意度為六十三點三分,當中“房屋政策”滿意度最低,只有五十一點五分(當中十八至卅四歲居民對“房屋政策”滿意度更低至四十九點二分),其次是“青少年問題”,如吸毒、上網成癮等,只有五十七點五分。教育及老人福利政策的滿意度最高,平均約為七十分。
自置物業者較快樂
陳美儀稱,在澳居住私人樓宇(自置物業)的受訪居民快樂指數相對較高,有七十二點六分;居住社會房屋居民的快樂指數最低,有六十七點八分。建議當局制訂短、中、長期的房屋政策,同時不應視作為獨立的政策安排,應同時檢討與其他福利政策能否相互配合。
隨着醫療技術日益進步,居民十分關注自身健康。調查中的八項與生活有關的各個方面所感知重要性中,受訪居民認為“自身健康”最重要(九十二點六分);受訪居民認為“醫療制度”也相當重要(八十三點七分),顯見居民對公共醫療制度有很高期望。陳美儀稱,澳門回歸後人口、旅客不斷上升,但大型醫院數字卻未有隨之增加,促請當局加快推進醫療服務發展。
張榮顯稱,這次澳門快樂指數調查的公佈日期比去年為早,期望盡快向政府提供詳細及科學化數據,以便當局制訂貼近民意及以澳門長遠利益為依歸的施政報告。今年問卷保留了去年大部分與民生及施政相關的問題,以便比對。
是次調查執行機構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在八月廿一至廿五日成功訪問了一千五百○五名十四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了解其快樂程度,對生活及政策各方面的意見。調查的回應率約百分之五十四點二,合作率為百分之七十九點三;在百分之九十五置信水準下,抽樣誤差為加減百分之二點五八。
昨日調查發佈會吸引數十名街坊出席。有居民稱,本澳的房屋、醫療政策相當滯後,即使當局每年發放現金分享,居民的開心指數也不會大幅上升;再者,長者對醫療服務需求相當殷切,但公立醫療輪候時間冗長,慨嘆“怕病多過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