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生態規劃理念工作坊昨舉行
學會三方案創建生態灘塗
運輸工務司與澳門生態學會昨日下午三時在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會議廳舉行“如何在新城區體現生態規劃理念工作坊”,邀請內地與香港專家,探討新城區內生態規劃與灘塗治理問題,各地海區水生態改善、污水處理普遍受到關注。此外,澳門生態學會完成了“澳門新城填海區生態建設策略研究”,針對新城填海區生態系統提出三個不同方案。
多地學者共商生態
“如何在新城區體現生態規劃理念工作坊”邀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南中國海項目專案首席專家陳桂珠及中山大學濕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彭逸生主講“科研為先,合理規劃——以汕頭濱海濕地示範區規劃為例”、華東師範大學科學與環境學院教授陸健健主講“圍填海工程的經濟價值和自然資產之間的兌換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崔樹彬主講“澳門填海A區以北水生態環境改善方案”、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兼澳門聖若瑟大學科學總監何建宗主講“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海濱規劃經驗——對比英國曼徹斯特Salford Dock的發展”,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韋海揚、運輸基建辦公室副主任何蔣祺、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長劉榕等多位官員出席。
建紅樹林候鳥棲息
與會專家透過實地考察本澳填海區水生態,借鑑其他地區填海規劃以至水生態治理經驗,對本澳未來新城填海區生態規劃提出多項控制策略,建議完善生態建設的各項機制,填海規劃要做好環境評估及推動公衆參與。與會者在討論過程中關注新城區內應創建灘塗、濕地及紅樹林等生態環境,保障自然生態系統生物的多樣性。並建議在C區種植紅樹林,為候鳥提供棲息環境。此外,新城區污水處理能力以至水體水質等問題亦受關注,甚至認為可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以紅樹林代替污水處理廠,改善本澳沿岸水質。
建議小區屋頂綠化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介紹了“澳門新城填海區生態建設策略研究”成果,認為研究團隊提出以綠色休閒旅遊、生態環境健康、生物和諧共存、城市意象的傳承創新及區域生態協調融合為生態城市發展目標。研究團隊就新城填海區生態系統規劃的生態系統佈局與結構提出了三個方案:建議新城A區及C區內水體環境種植高生態價值的紅樹林及創建灘塗、濕地,為澳門生態型新城填海區提供優異生態空間;建議以新城B、C、D及E區間南北走向水道作為中軸,沿堤岸兩旁建立人工濕地保護區或開放空間;結合方案一的海岸人工濕地及方案二的岸上人工淡水濕地保護區的構思,將沿岸濕地及人工淡水濕地組成具突出代表性的生態核心區,並藉着生態廊道及道路綠化為脈絡,以小區綠化及屋頂綠化為補強。
本報記者 黎溢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