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青局:培訓教師反思教育
PISA測試題非短期操練可應付
【本報消息】三年一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將至,對於有意見指當局因應考試操練教師,教青局澄清,PISA測試題目並非學校課程內容,非能透過一時的操練應付,培訓是為讓教師反思當前教育成效,提升多元評核的命題技巧,建立專業的評核文化,培養學生除背誦以外更高階的能力。政府層面也會以PISA結果分析教育投入與產出的成效,制訂相關政策,改革澳門教育政策。
檢視差距提升教學
澳門自○三年參加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PISA測試,遂委託澳大教育學院組織各校參與,跟進該計劃多年的澳門PISA中心主任張國祥表示,PISA來源於OECD三十個成員國於一九九七年啟動的一項計劃,指出廿一世紀世界公民應具備“使用語言和資訊科技與別人交往互動的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規劃生涯發展及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基於此,PISA測試是具有公信力的教育品質測評考試,澳門應利用國際比較教育的評量方式,檢視澳生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從中了解本澳基礎教育的教學系統健康狀況的品質。
PISA是檢視澳門教育素質與平等的工具,但它考的並非課堂知識,而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先決能力,測試學生能否把所學知識與未來生活相連,具備回應個人或社會要求的素養。張國祥解釋,PISA突破課本框架的模式,對出題者是較大的考驗,要求題目取材於周遭現實的生活環境,作為教師要模擬題目是一大困難;再者,答案無所謂對錯,只要言之有理均能得分,認為培訓教師、操練學生,即能應付PISA考試不切實際。
死記硬背脫離時勢
教青局學校督導黃懿蓮認為,歷年PISA的結果反映澳門教師專業有待加強,特別是拓寬國際視野,遵循現代教育發展及要求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不足。PISA是借鑑國際考試形成多元教學評核的一個參考,讓教師清楚單純依靠死記硬背型的考試方式已不再是世界發展趨勢,出題模式要向知識綜合運用、層次的思考等高階能力的考核轉變。培訓教師的目的也在於提高其評核能力,學會分析PISA命題方式,在專家學者指導下,將一向以考測背誦為主的題目,改為編寫能測評學生理解、應用和反思等不同層次學科素養的有質素的題目,從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PISA教育發展目標
參與PISA測評多年,張國祥越來越同意PISA可作為教育發展的目標,“假如大家都認同上述三項是廿一世紀公民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透過如此具公信力的評核,清晰學生素養能力的不足,促使教師反思改善課程和評核方式,無妨將PISA考試作為教育目標。”例如PISA○九年的數碼測試結果顯示澳門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不足,教育界要反思,當政府大力支持學校發展資訊科技教育,學校如何提升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國際趨勢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