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風物 博物館學生研究員成果選輯
【特訊】歷史可以隨時間而積累,又可以因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本澳的鄉土歷史就是如此。由於各種因素的制肘,不少澳門人對本土歷史的暸解甚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在主流中學鮮有涉獵澳門歷史的機會。幸而,近年民政總署大力推廣鄉土教育,先後舉辦六屆博物館學生研究員課程,為年輕的一代開啟接觸澳門歷史之門。
《鄉土風物──博物館學生研究員成果選輯》一書,是博物館學生研究員課程學員繼《澳門鄉土茶事》後的另一本集體文集,書中輯錄學員們未曾發表的結業文章,內容涉及對路氹歷史文化、傳統行業生活的探討,以及對古蹟、茶蹤文化的認識研究。此書的內容充分反映出博物館學生研究員課程的多元化,儘管學員的結業作品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但仍不失為年輕一代的好作品,對於宣傳及推廣澳門鄉土歷史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鄉土風物》中不見華麗的辭藻,也少見銳利的文筆,卻處處可見年輕一代的赤誠之心。書中選輯的文章,集中介紹路氹的歷史:有講述路環與氹仔的宗教文化及軍事設施,也有介紹路氹的傳統行業。在澳門半島的歷史文化方面,書中亦有對大三巴炮台及東望洋山這兩處著名的景點作出闡述。
此書附錄的文章,分別探討了民間非牟利團體與公營博物館之間的互動,以及講述了學員對課程、活動的感想。這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是博物館學生研究員付出大量的心血而寫成的。從學習理論、分組研習、專題討論,到外出交流,這群年輕人親近澳門歷史,滿懷熱誠地去接受鄉土教育。他們走出基礎教育的框框,主動去接觸鄉土文化,透過親身訪問、實地考察、研究分析等方式,為保存本澳的鄉土歷史作出貢獻。
回顧歷史,會澳門是一個由移民建築起來的城市,不少本澳名人實則並不生於澳門。「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少澳門居民對祖籍所在地都有著深深的眷念,這或許就是澳門的鄉土教育不受充份重視的原因。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願意稱自己為「澳門人」,視澳門為自己的「根」。「我心安處即吾鄉」,我們在澳門這個純樸的小城中成長,具有勇敢地說聲「我是澳門人」的資格。這一個資格就是推動年輕人努力地去認識鄉土文化,勇敢地去認同澳門歷史的動力。
《鄉土風物》一書,或許未能跟名家的大作相提並論,但卻是認識澳門鄉土歷史的佳作。書中選輯的文章,對澳門多方面的歷史文化作出了論述,稚嫰的文字或許略有不足,然而閃耀在紙上的,是澳門年輕一代對鄉土歷史的赤誠之心。蓮島之中,這一顆顆赤誠之心,是保存澳門鄉土文化,推動澳門歷史教育的最大助力。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在這群年輕人的努力下,鄉土教育將不再是陌生的課題,澳門歷史也不再是冷門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