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申遺項目公示納民意
若無特別意見列非物質文遺
【本報消息】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完成二○一一年度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評審,獲通過的“澳門土生葡人美食技藝”、“澳門土生土語話劇”、“澳門媽祖信俗”與“澳門哪咤信俗”四項目,建議列入新一批澳門非物質文遺名錄,現展開一個月公示期。澳博館長陳迎憲稱,澳門非物質文遺公示期較國家指定的二十天多達十天,旨讓居民多關注申遺事宜,各抒己見。重申全年接受團體向館方提交申報文本,無時間限制。
鼓勵各界表達意見
澳博館近日發出消息稱,本月十日起公示三十天,讓居民查閱“澳門土生葡人美食技藝”、“澳門土生土語話劇”、“澳門媽祖信俗”與“澳門哪咤信俗”四項目的申報文本副本及提出意見。陳迎憲指出,目前距公示期結束日還有一段日子,但澳博館加緊宣傳,鼓勵各界以書面表達意見,另透過不同渠道採集坊間意見,精益求精。
如無特別情況,公示期一般不會延長。倘各界無特別意見,上述四項目可順利通過“考驗”,即獲列入新一批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先後被列入該名錄及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名錄的粵劇、涼茶製作技藝、澳門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南音說唱及魚行醉龍節等項目累加起來,澳門共有十項本土非物質文遺項目,其中六項為國家級殊榮。小小澳門有此成績,殊不簡單。
去年有五個本地團體向該局遞交了四份非物質文遺項目申報書。首次申報的土生團體共遞交兩份非物質文遺項目申請,分別為土生美食聯誼會申報的“澳門土生葡人美食技藝”、土生土語話劇社申報的“澳門土生土語話劇”;柿山哪咤古廟值理會與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聯手申報“澳門哪咤信俗”,媽閣水陸演戲會則申報“澳門媽祖信俗”項目,各具影響力與歷史文化淵源。澳博館去年上半年完成公開徵集申請書環節,特邀三位相關範疇的國家級非物質文遺項目評審專家,與本澳相關範疇的四位資深人士組成七人評審團評審。
簡介影片上載官網
為收集各界對上述四項目的申報意見,現公示一個月。各申報項目簡介及影片已上載局方及澳博館網頁;項目申報文本副本已放置該局轄下中央圖書館總館、何東圖書館、青洲圖書館及民署大樓圖書館,方便公衆查閱。公示期將於三月十日結束,歡迎各界對上述項目的申報或評審結果提出意見,可於期限結束日前以書面形式將理由及依據作陳述提出,郵寄或送往澳博館;或傳真至二八三五 · 八五○三。所有函件需具名,並列明聯絡地址、電話及聯絡方式,以便核實。查詢可瀏覽(
www.macaumuseum.gov.mo)或致電八三九四 · 一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