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只能收十六人 外展戒毒個案需輪候
康復團體冀增資源助青年戒毒
近年濫藥者急升,有戒毒康復團體反映本澳的戒毒服務未能符合實際需要,讓不少自願戒毒者“不得其門而入”,難以找到適合的戒毒服務。期望當局增撥資源,協助院舍擴大全方位、針對性的戒毒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
青年好奇判斷力弱
澳門戒毒康復協會主席羅基立指出,濫藥者沉迷毒品的原因,主要受好奇心驅使、不懂得拒絕不良朋輩唆擺、或對生活感到不愉快所致。加上本澳給予年青人消閒的選擇相較其他地方少,百無聊賴才終日流連在易接觸毒品的地方,顯示青年品德教育及判斷力弱小。
他介紹,該會為有志戒毒康復人士提供住院式藥物脫癮、社會心理復康治療及社會重返服務,每個階段都密不可分;亦設外展服務,逢周一至周五到社區找尋隱藏個案,或已知個案提供服務;每月一次定期到內地,了解本澳吸毒人士往內地吸毒成因。
完成療程不足一成
該會的治療過程設定為一年,但成功完成療程的戒毒者每年不足百分之十。羅基立解釋,戒毒者較少自願長時間逗留在中心,多因高估自控能力、抵受不住毒癮而放棄,其後再沉迷毒海的個案不少。不過,中心依然會為每一戒毒者設定一套治療時間,即使完成一年戒毒療程,亦會評估是否適合離開院舍,若發現有危險因素將建議續留下。故中心目標主要為學員完成治療後,相隔一段時間能脫離毒品,部分學員更留在中心達三、四年仍未成功,故上述數字亦難以反映是否成功。
據中心接收求助經驗所得,近年本澳濫藥者吸食毒品的種類主要為K仔(氯胺酮),吸毒年齡多在十四歲以上。外展部主任梁國偉表示,該會自去年開設外展工作以來,年內的求助青年不斷增多,主要透過外展工作搜尋有需要青年、濫藥青年致電作戒毒諮詢。其後發現不少青年人會自覺與其他吸毒者不同,因抱有“間唔中試下,一定唔會上癮”的心態,上癮後方知難以回頭;當中不少青年認為不需接受治療,正是自願接受治療者偏少的原因。至於濫藥者自願戒毒的原因,多為厭倦濫藥的糜爛生活、受家人的壓力及用盡金錢,甚至因為濫藥犯法而被警察檢控,但找尋適合自身的戒毒服務,卻成為一大難題。
促禁未成年人出境
澳門戒毒康復協會現時最多只能接收十六人,難以應付實際所需。羅基立表示,院舍地方有限,外展服務現有不少接受登記的個案輪候當中,期望當局能增撥資源,協助該會尋覓更大的院舍。礙於資源不足,中心職員身兼多職,除了參與戒毒服務、外展工作,還需定期在英文及葡文學校舉行講座,在社區開展有關毒品預防工作、家長服務,工作範圍相當大,因分擔繁重的工作,以致經常忽略學員的治療,期望有足夠資源讓每一項工作做得更充足、更完善。
此外,該會還建議當局修法規限出境年齡,未成年人士未經父母許可下不准出境,減少青年北上接觸毒品的途徑;當局亦應善用緝毒犬,以堵塞毒品來源。同時加強與珠海、廣州等地合作打擊跨境販毒。中心亦盼家長負上教導子女的責任,灌輸正確知識,以免接收不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