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藝術家分享技巧理念啟發創意靈感
一號藝營為學生留創作空間
【本報消息】上月正式開幕的一號藝術營地,是由工廠大廈活化而成的創意空間。如何將空間為青年學生提升藝術教育素質所用,一號藝術營地藝術策劃總監莫麗儀、身兼秘書長的海星中學校長蔡梓瑜認為,常駐營地的一批本地藝術家已是優勢,由他們親自為學生講解創作技巧及分享理念,有助學生深入理解。營地已預留創作空間讓學生進駐,與藝術家培養 “師徒”關係,啟發學生創意靈感。
補學校藝術教育不足
蔡梓瑜認為,現時本澳視覺藝術教育處於停滯狀態,始終停留在勞作、繪畫等少數課程上,形式單一、保守,在激烈的學科競爭中,藝術科僅能以“閑科”存在。學校對藝術教育不重視,以致對政府或社團舉辦的藝術活動、比賽等只是零散參與,在“臨急抱佛腳”狀態下輔導學生皮毛,實際收穫甚少。
就政府層面而言,蔡梓瑜坦言,儘管政府相關部門近年在推廣文化藝術活動上不遺餘力,惟藝術家們不能長駐展場,無法親述創作理念,即使某些展覽設有教育區讓參觀者感受製作樂趣,都是“蜻蜓點水式”、“遊戲式”居多,走出博物館後學習過程便隨之終結。
點燃年輕人藝術興趣
面對學生參與藝術創作機會不多的現實,蔡梓瑜認為,藝術營地在傳統學校教育上有較大突破,是由於有本地藝術工作者駐場,除開辦展覽的特定時間外,平時也可將創作意念與年輕人分享,傳授技巧方法予年輕人。營地的創辦宗旨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全天候、即興、自由地參與藝術,尤其點燃年輕一代的藝術興趣,由於具備藝術家駐場的優勢,在此處舉辦的中小型展覽將有別於一般,在展覽現場可盡量配合開設教育區,由藝術家親自講解作品創作理念和示範製作過程,助觀賞者更容易地把握創作技巧及深入理解作品。
利發掘學生藝術天份
除藝術家進駐營地外,莫麗儀透露,一號藝術營地已預留部分空間作課程培訓及學生創作之用,以彌補某些家庭空間不足以致學生難有屬於自己創作天地的遺憾。學生透過填寫申請表格,經審核後可在“朝十晚十”時段內到營地自行創作。蔡梓瑜將此舉比喻作“師徒制”,駐場藝術家與學生在同一空間內創作,可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創作靈感,再結合學生需要開展不同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深入學習。不僅能彌補現階段視覺藝術教育的不足,學生在藝術家帶領下亦可發掘藝術天份,將來有機會可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