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首期方案今敲定
【本報消息】運輸基建辦公室今日公佈輕軌一期興建方案,將敲定輕軌首期工程最終定案,亦是本澳○二年提出輕軌研究計劃以來較具實質意義方案之一,意味着輕軌系統將進入列車採購及系統設計階段,主體土建工程亦將會陸續展開。
因應本澳交通運輸問題,特區政府早年提出引進輕軌系統和立體交通運輸系統公交模式,並於○二年開始多次聘用顧問公司以及向社會收集興建輕軌系統意見,經過五年研究,政府○七年十月公佈首期輕軌系統優化方案,即起點由關閘口岸至終點站氹仔客運碼頭,途經人口密集的北區、外港碼頭、旅遊景區、市中心商業區、機場、路氹城等地點,全長二十公里,共設有廿三個車站的輕軌系統。
當局在○七年提出的首期輕軌方案,是連接澳門與離島重要交通線,但由於首期系統不會延伸至作為輕軌系統二期可行性研究的西北區域,在諮詢過程中亦引起爭議,當局解釋主要考慮到關閘口岸作為本澳人流與車流集中地,倘左右兩翼一、二期工程同時動工,必定對區內交通網絡造成重大壓力,但會透過研究設置自動步行系統或公交轉乘服務設施,以期達到同步興建、同步建設,發揮輕軌首期最大的運載量。政府經初步評估後也認同西北線的需要性,承諾一旦落實首期工程動工後,將啟動第二期深化可行性方案研究,事實上當局在今年五月已推出輕軌二期可行性研究概念方案。
首期輕軌方案在諮詢後,在線路上並無太大改動,只是因應收集的意見微調;由於媽閣站涉及到世遺景點問題,該站點及路軌建造方式一直是考慮因素之一。當局今日公佈的一期興建方案將決定各站點位置及設計,媽閣站將會採用地底形式建造,同時會是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接駁點及一期澳門段與氹仔段的接駁車站,以至本澳整體交通系統的主要樞紐之一。
在首期輕軌方案研究初期,輕軌系統提出的每小時單方向運量為八千人次。當局認為輕軌系統可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已預留條件與未來的港珠澳大橋交通系統接駁,與珠三角城際高速快線無縫轉乘,以至未來澳門與灣仔之間行人隧道人流疏導的考慮,系統總體運量設計會相應提升至每小時一萬四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