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藉口述歷史留集體回憶
【中新社香港廿八日電】香港官方廿八日啟動“香港口述歷史庫藏計劃”活動。市民可以在卷帙浩繁的口述歷史檔案庫中,以那些已訴諸於文字的口述記憶為通道,找回這座城市的集體回憶。
作為傳統文獻的重要補充,口述歷史以錄音訪談的方式收集口傳記憶,採集不見諸於文獻檔案卻又彌足珍貴的史料。在口述歷史的收集中,長者及受忽略的社群會得到更多表述自己的機會,這些群體的“小歷史”將被放到“大歷史”的脈絡裡,來填補傳統歷史文獻遺忘的角落,側面印證歷史的發展與變遷。
民政事務局是“香港口述歷史庫藏計劃”發起者。局長曾德成說,口述歷史記錄由香港人親口憶述,每一個章節、每一段說話,見證了社會的變遷、人文風俗的流變和文化價值的傳承。許多生動具體的史料,存在於香港市民的記憶中,稍遠的如香港同胞參與抗日戰爭的事跡,較近的如香港回歸祖國的經歷,都值得及時記錄和整理。
這項由官方出面發起的活動,亦得到了香港多所院校和多位歷史學者的支持。在這項計劃的衆多推動者看來,口述歷史不僅擴闊了歷史學家的研究領域,亦為公衆呈現了歷史最直接、最人性化的面貌。
近幾年,“集體回憶”在香港社會變成了炙手可熱的詞彙。隨着國民身份認同感的增強,那些曾經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中打拼賺錢的香港市民,對自己的身世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黃紹倫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說,過去香港處於殖民管治時代,很多港人是過客心態,保留歷史的意識並沒有那麼強烈。近年來,揮別了過客心態的港人,對城市的“集體回憶”越來越重視,“香港口述歷史庫藏計劃”恰恰可以將各院校相對分散的研究集中在一起,發揮更大的能量,為培養香港人的 “我城”意識和身份認同感盡一份力。黃紹倫說,在口述歷史的搜集中,港大特別重視年紀較大的受訪者,目的就是趕在這些老人辭世之前留住這些珍貴的口傳記憶,可謂在“與時間賽跑”。
據悉,在同日設立的“香港口述歷史特藏庫”中,市民可參閱各種有關香港歷史、社會生活、文化、教育、政治等範疇的口述歷史資料。配合該項文化傳承工程,“香港口述歷史座談會”等活動還將陸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