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留白空間
每張畫都有留白,每套電影均有無聲之處。每個城市也一樣,有她自己的空間,每每在一些密集的建築群之間,會有一些可以“呼吸”的地方,我們或許可以把這種留白空間,稱為前地。
前地就像一個個廣場,雖然大小各有不同,但總之令人在層層屛閉之間找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公共空間。澳門前地多好呀!議事亭前地的優美碎石路,吸引了世界的無數目光;大堂前地的靜憩,小孩子和老人家都有活動的地方;阿婆井前地的歐式風情,令王家衛的鏡頭離不開她的異國風情。
亞婆井前地
——不止有井水
亞婆井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她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每逢說起亞婆井,總是免不了說起這首澳門葡人民謠:“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歌謠裡的井水,現時仍然存在,正確位置是亞婆井斜巷盡頭的高地上,而不是位於亞婆井前地。
其實亞婆井前地,又怎會只得井水,又怎會只得傳說?
亞婆井周圍的建築物,充滿南歐風情。主要有葡萄牙民居式建築和具有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公寓式住宅。在附近的龍頭里上,順山勢而建有白色的外牆,襯托綠色的百葉窗,加上紅瓦坡屋頂的葡萄牙民居式建築。還有前地上兩株百年老榕樹,古色古香的路燈和石仔路。
黃昏時候的亞婆井,充滿異國風情。難怪王家衛的《阿飛正傳》會來到這裡取景,令亞婆井這個地方,又增添一層神秘魅力。
崗頂前地
——中西藝術氣氛匯聚
比起人頭湧湧的議事亭前地,崗頂前地的氣氛截然不同。這裡被古往今來的詩人和藝術家,用詩句和音符,點綴得像個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靜靜地站在磨盤山上。
崗頂前地集中了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敎堂等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澳門能夠成為不少“中國第一”,崗頂劇院亦在其中,功不可沒。1860年興建的崗頂劇院,令中國的土地上從此有放映電影場地,最“架勢”就是意大利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的亞洲首演就在這裡舉行,成為一時佳話。
何東圖書館也是崗頂前地一個十分値得一去的地方。黃色院牆上優雅的拱門,墨綠鐵門上精緻繁複的花紋,於自然中透出不凡的氣質。草木蔥蘢的庭院一片清香,玉蘭花樹下幾把白色的休閒椅,勾勒出優雅閒適的氣氛。白色石板路通向巴洛克風格的三層黃色建築,六根愛奧尼式立柱間是方底圓頂的拱門和拱券式大窗,立柱潔白,牆體淡黃,窗櫺墨綠,整個建築方正、典雅、清新而通透。前幾年何東圖書館翻新舊有部分,還加建了新的玻璃外牆建築,令整個圖書館充滿現代氣息,成為澳門人最喜歡的休閒去處之一。
議事亭前地
——澳門人的家門口
澳門人對於議事亭前地的感情,相信與自己天天出入的家門口沒有任何分別。這裡是城市的心臟地帶,也是每個澳門人必經之處。新年、中秋、聖誕等大時大節,這裡總是被裝飾得最美麗的地方。
不說不知道,原來我們說的“議事亭”,明朝時已在此地有澳門葡人自治的議事機構——澳門議事會。後來的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
議事亭前地的建築物多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建成的。議事亭前地北側三層樓房是名聞遐邇的龍記飯店和古樸莊嚴的利斯大廈。利斯大廈是昔日澳門首屈一指的嘉賓酒店,現改設為旅遊局辦事處—商務旅遊中心。
我們可能每天都會經過議事亭前地,可曾放下腳步,慢慢行經這個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
大堂前地
—令人置身歐洲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歐洲汽車廣吿,汽車在一個歐洲小城中穿梭,那個地方是如此優雅,灰白的大理石建築充滿歷史感。廣吿最後一個鏡頭,汽車緩緩駛上斜路,路的盡頭,竟然就是大堂前地,原來那個小城就是澳門!
大堂前地是聖母聖誕堂(俗稱大堂)前的廣場。聖母聖誕堂為天主敎澳門敎區的主敎座堂,黑白色石塊磚塊,還有噴水池與石十字架。每逢到聖誕節,這裡必定人山人海。
大堂前地的小路向下走,還可以看到新設的景點,就是一個石噴泉。石噴泉後面,有幾幅大型的瓷畫,是仿錢納利的作品。遊玩累了,在這裡坐坐,吃小食看藝術,澳門的街頭風情,正是小城令人留戀的地方。
撰文:李卉茵 攝影:小 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