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面积641.4平方公里(1994年),又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国家,历史上曾长期作为英国殖民地而存在,1956年实行自治,1962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成为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人口310万(1995年),其中77.7%是华人,14.1%是马来人,7.1%是印度人。
建国初期的新加坡,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种族纷杂。然而,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配合经济发展,从而在短短的30年内,使新加坡一跃成为仅次于瑞士、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商业乐园”,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其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一、新加坡教育概况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惜巨额投资办教育,且教育的投资超前于经济的增长,1990年,教育公共经费的增长高达30.2%。早在1959年,新加坡就确立了“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方针。自1966年起,新加坡全面实行统—的以英语为本、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1979年,新加坡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确立了统一的教育分流制度,开创了尊重知识、人尽其才的教育新格局,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个人行为、社会责任、忠于国家等方面的教育,把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面教育结合起来。进入90年代以来,新加坡教育在配合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一种注重优化、追求完善的新型发展机制,致力于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在1994年世界全球排行榜上,新加坡在“人民素质”一项中高居榜首。
二、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教育概况
新加坡作为—个移民国家,它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构成了新加坡社会的一大特征。新加坡早期的社区结构和社区教育的特点,与这特征相关的宗教或方言团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加坡早期主要的社区学校,如英文学校、马来学校、法米尔学校、华人学校等,即是由传教会和各民族社区所设立。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由于失去了马来半岛腹地,作为一个转口贸易国家,为了自求生存,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社区结构及社区教育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社区教育与建设各民族共同居住的新社区联系在—起,通过教育,促进民族沟通。
在社区结构方面,为了落实李光耀总理于1966年发表的关于淡化各民族间的民族意识,培养共同的新加坡民族意识,改变各种族隔离居住互不往来的局而,以求进一步促进全国的统合。新政府通过城市重建及大规模的国民住宅计划,以实现各种族混合居住的理想。结果,旧有的种族社区逐渐瓦解。新的、各种族混合居住的新型多元种族社区逐渐形成。但是这种通过政治力量强制而成的社区,不同种族之间的接触虽较前增多,但也仅是相当表面、浮浅的,缺乏社区成员应有的互相往来及合作、关心的精神。为了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并使各民族相互融合、沟通,新加坡建立了简明、高效的社区管理体制。早在1960年新加坡就成立了人民协会,主席由国家总理担任,部长负责行政工作,有90个附属团体,是一个推行政府指示、沟通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人民协会在全国各社区设172个社区中心(简称“中心”),又称民众联络所(相当于我国的街道)。“中心”一般3—4人,由政府聘用。新加坡政府通过各地区的社区中心同居民联系,国会议员也依靠社区中心联系选民。社区中心主要收集居民的意见,及时反馈政府有关部门,并从事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使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逐渐产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心”下设居委会,它是义务为居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在新加坡,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最大,它不仅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负责举办各种福利事业,而且还有监督青少年不要酗酒、吸毒和犯罪的义务,一家有灾难,居委会也立即组织救助。建房局分配住房,也要与居民委员会联系,有意让各民族居民同住在一幢房子里,以促进其相互了解和团结。避免人为地划分为华人圈、印度人圈或马来人圈。
新加坡社区管理体制
在教育结构方面,新加坡—方面大力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通过建立多种语言的混合小学或综合中学促进民族的融合。1979年,新加坡正式废除了100多年来使新加坡各民族隔离的、多种语文源流的教育制度,统一成为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建立新形态的社区教育。这类教育主要在各地的社区中心进行。各社区均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社区中心设备完善,有运动场、演讲厅、各种娱乐室及图书室等。“中心”内还有青年团、妇女组、合唱团、舞蹈团、军乐队、风笛队、华乐队、演剧社等组织。在休闲教育方面,有绘画班、烹饪班、缝纫班、美容班、音乐班等。在职业及技能教育方面,开设有纺织、印刷、手工、木工、纸花、室内设计、电脑等课程,以服务社区内各族民众,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在新加坡虽尚未广泛采用社区教育之名,但从各地社区中心配合民众教育组织工作,及开展这类教育活动来看,这种新型的社区教育正在积极展开。
进入80年代,随着新加坡步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向高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思想、精神建设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80年代初,李光耀总理尖锐地提出,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而缺乏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的国家是很危险的,我们的国家就会失去精神支柱,最后必然走向土崩瓦解。因此,他不断向新加坡国民灌输忧患意识,呼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花大力气加强思想和精神建设,在全体国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经过修改、含有新意的儒家伦理教育,并使它成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在新形势下,新加坡的社区教育又跃上新台阶,社区和社区中心成为开展思想、精神建设,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30多年的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实践,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凝聚力为目标,寓教育于“提供服务、满足需求、建立秩序”之中的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模式。
三、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教育模式
(一)、从维护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实实在在的社区爱国主义教育新加坡社区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的方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来增强社区居民对新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早在60年代初,新加坡就成立了建房发展局,其主要任务是规划和发展新社区,翻新及重新发展旧住宅区,改进居住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90%的居民迁入政府统建的组屋。建房发展局还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据介绍,对居住环境满意的居民占93.5%,对建房局服务满意的占90.1%。这种通过为民办实事凝聚人心的工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副总理吴庆瑞说过:“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房子,国家在困难时不会首先想到跑。”因此,政府搞公积金制度来建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老百姓都能买到自己的住房。收入较低者,买4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50%的人买70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收入高的可以买100平方米,或更大的房子。
二是组织工人平价合作社,把社区和社会管理与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以看得见的实惠。工会会员交20元股金就成了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开了很多大型商店,政府免税,视为非赢利性机构,可以直接大批量进货低价卖给工人。工人凭证买东西都用电脑记录,年底返还8%—10%的钱,因此,工人都愿意要这张卡,都愿意做工会会员,而且任何商店都竞争不过合作社办的商店。
(二)、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国民意识
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确立了五种共同的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同时将其编入学校教科书,要社区居民及全体公民奉行。对国外影视声像制品,凡政府认为不洁镜头,一律剪除。电视上无色情、裸露镜头。除批准的银行外,所有单位和社区居民一律不准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外国电视,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传播和侵蚀。
(三)、从满足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新加坡社区中心及文化俱乐部,从满足各年龄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1.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新加坡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1978年首创乐龄俱乐部,其主题是“即使过了60岁,生活仍然璀璨”。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保健展览会、三代同堂舞蹈、退休者座谈会、集体晨运、生日舞会、茶会等,还组织老年人参与全国性活动,如民防训练活动、提高公路安全意识活动,讲华语活动等,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乐趣,并增强国民的自豪感。现有8万(占全国三分之—)老年人积极参加各类社区活动。
李光耀总理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尊老爱老。多年来,新加坡都在旧历新年开展敬老运动,届时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都到社区或自己的选区慰问老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怀老人的风尚。
2.满足工人群众的需求
新加坡工会学习中国办工人文化宫的做法,并加以发展,把文化活动办得非常热闹,而且突出工会主办的特点。文化活动只有凭工会会员证才能享受。政府每年拨款4600万新元,相当于2亿多人民币,与他们外交部一年的经费相当,为广泛开展社区的文化活动提供经济支持。
3.满足青年人的需求
新加坡专门成立人民协会所属的青年运动来组织青年活动,以迎合青年人的各种需求和兴趣。社区青年活动共分为六大类,即文化、体育与健康、社区服务、社区发展、干部训练及国际关系等。文化活动又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及唱爱国歌曲等,体育与健康活动包括露营、划船、球类等。政府还设立全国青年服务奖,凡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作出贡献的青年,以及具有见义勇为行为的青年均可获奖。社区还为青年开办领导干部训练班,培养年轻人的领导才能,安排与各国青年交流、研讨,举办海外亲善访问团和教育旅行团等。同时,成立社交促进组,开展健康的社交活动,并为20—35岁的未婚人寻找终身伴侣等。
4.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
人民协会所属的青年运动组织还设立儿童俱乐部,为6~14岁少年儿童服务。开办幼稚班、日间托儿所,举办补习班及假期活动,并使儿童有机会参与青年活动,为将来招募青年团员工作铺平道路。
(四)、依法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社区和社会秩序
立法完备、详尽、具体、界限分明,是新加坡社区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和禁令,使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加坡现行的法律、法规达400余种,规定详尽、具体,在是与非、罪与非罪问题上界限分明。为规范人们的行为,罚款被广泛使用,且数额甚巨。在强调以德育人,注重“思想、精神建设”的同时,把依法严格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保证。
面向21世纪,新加坡政府又明确提出新的教育目标,在优化教育和优化整个新加坡社会的口号下,要求进一步激发并保持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使教育进一步配合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并以全球性的眼光和远见卓识,把教育现代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预见,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与更新的儒家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加坡社区管理和社区教育,将在迈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