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橫琴隧道輕軌建設等工程對自然保護區影響
團體籲大型建設做好生態評估
【本報消息】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昨日舉辦觀鳥活動,向居民傳遞保護本澳的珍惜自然、保護生態和珍貴物種的訊息。觀鳥團團長、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副會長林德華,呼籲當局在沿岸生態區增建植物屏障,減少夜行車燈、噪音對棲息該區鳥類的影響;及早為輕軌、橫琴隧道建設做好生態評估,制訂物種保留和恢復預案,降低工程對該區生態的影響。
百五人參加觀鳥活動
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昨日上午十時在蓮花大橋附近的十字門水道沿岸生態保護區進行觀鳥活動,共有一百五十多名居民參加。活動邀請專業人士,透過耳機介紹觀鳥知識、鳥種及其生活習性。詳細講解紅樹林在海岸生態保護、淨化污染物,營造生態多樣性,抵抗紅潮、赤潮,為鳥類製造棲息環境等方面的作用。藉此傳遞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享受生態,尊重自然規律等訊息。
十字門沿岸面臨威脅
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副會長林德華表示,根據有關人士研究得知,十字門水道沿岸生態保護區,每年吸引約五十多個世界級保護動物棲息其中。以澳門彈丸之地,能吸引如此數目的世界瀕臨動物,非常難得。相信與澳門較鄰近地區,除了食物和自然條件等因素外,具有更為受鳥類歡迎的“友好環境”,更善於愛護鳥類。然而,隨着輕軌、澳大橫琴校區連接海底隧道及路氹城大型建設陸續投入,該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威脅。
林德華呼籲當局在有關工程展開前,預先做好工程施工對附近生態環境影響的評估,及早為相關物種的保留、恢復制訂預案,監督做好工程後恢復工作,尤其照顧黑臉琵鷺在澳過冬的需要,將有關工程對附近生態及受保護物種的影響減至最低。
沿保護區栽植物屏障
此外,由於該生態保護區周邊來往車輛日益頻繁,尤其夜間行車車燈、工程噪音、行車聲響,對棲息鳥類的干擾日益嚴重,建議當局在沿保護區栽種植物屏障,阻擋夜燈、噪音等對棲息鳥類的干擾。
為讓更多人士了解本澳自然生態保護和珍貴動植物種的情況,該會從十一月到明年四月間,將舉辦多次的觀鳥活動,提供專人講解、導賞,讓廣大市民認識濕地,認識黑臉琵鷺等候鳥,進而愛護和保護自然環境。根據觀察,返澳度冬的黑臉琵鷺目前有廿六隻,根據過往觀察結果,數量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