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居民欠守望相助
聖公會新服務中心將提供適切多元服務
【本報消息】聖公會氹仔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即將投入服務。為有效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服務,聖公會年初於氹仔開展社會服務需要問卷調查,結果反映氹仔居民的社區資源使用率遍低、鄰舍關係淡薄。對此,中心未來將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動,亦會發揮橋樑作用,強化鄰舍關係。並建議當局在社區上營造親子遊戲街,藉以拉近親子距離。
氹仔新城區近年不斷發展,不少公共及私人樓宇相繼落成,使青少年及家庭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為此,社工局去年邀請本澳非營利社會服務機構申辦位處氹仔、全澳首間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最後由聖公會接洽承辦。
學生不滿現時生活模式
為了解及掌握氹仔新城區居民使用社會服務的情況,聖公會今年一至四月開展問卷調查,安排氹仔六所中小學的學生回答問卷,並由五名大專生擔任調查員,在街頭隨機訪問,最後得出九百四十二份有效問卷。主辦單位昨日下午三時於聖公會聖馬可堂舉行問卷調查發佈會,由聖公會氹仔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社工阮麗梅、卓麗曉、盧藹雯及活動協調員陳烱南講解。
是項調查對象為中、小學生及社區人士,當中六成或以上學生的雙親都要上班。周一至周五放學後常做的三件事,小學生選擇上網、看電視及運動;中學生是上網、運動及逛街。六成以上學生在周一至周日經常選擇上網。有近五成學生對目前的課餘活動感覺一般,反映不太滿意現時的生活模式或課後活動安排。六成以上學生過去三個月的最大煩惱為學業,其次為朋輩相處及情緒問題;近三成社區人士選擇首位為經濟煩惱,其次為壓力管理。上述人士在遇到問題時同選擇向朋友、家人求助或不向人求助,反映其不清楚求助渠道。調查亦指,過半數以上受訪者表示鄰舍關係一般,反映氹仔居民的鄰舍關係薄弱,未能形成良好的鄰舍支援網絡。
倡建遊戲街促親子關係
聖公會表示,對比去年的氹仔服務需要調查,氹仔家庭甚少尋求他人協助解決家庭問題,更有一成二受訪者從不向人求助,顯示氹仔居民使用社區資源偏低、鄰舍關係淡薄,值得關注。
聖公會指出,氹仔人口近年不斷增加,服務設施卻少有針對青少年,故將投入服務的中心會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動設施,鼓勵青少年參與興趣班及技能培訓,協助他們投入社會。中心將加強學習與輔導服務,協助青少年規劃職業生涯。亦會發揮橋樑作用,聯繫區內居民,以及突出居民的技能用以貢獻社區,既能增加歸屬感,也能建立守望相助的社區氛圍。不少父母外出工作,與子女相聚時間少,聖公會建議當局在公園擺放簡單的遊戲設施,營造一條親子遊戲街,增加親子同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