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敎的課程敎學與素質保證
單文經
世界高敎的課程敎學與素質保證
上次專欄由世界比較的觀點指出了,大衆化趨勢在各國造成的影響之一即是高敎入學機會在數量方面的快速擴增。然而,民衆對於高敎入學機會的要求,並不只是跨越高敎機構的大門,更希望能登其堂奧滿載而歸。職是之故,本次專欄從課程敎學與素質保證等角度,探討各國高敎機構採取的措施。
關於這一方面,硏究的資訊並不足夠。但是,清楚的是,入學機會快速擴增所帶來日益多樣化的學生成分,使得高敎機構採取先進的學業支援系統和革新敎育方法的壓力日大。硏究顯示,大學敎師的敎學做法會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狀況,以及學習的結果,於是各國皆要求大學敎師盡量避免採用灌輸的方式傳授一些光說不練的死知識,而應以啟發的方式引發學生積極融入,而習得活學活用的知識。
就高敎的課程而言,在大多國家的多數機構當中,就是敎授更少的基礎學科,而以專業計劃的方式向比以往範圍更廣的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然而,近年來,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許多地區逐漸面臨的難題是:究竟應培養受過科學技術專業培訓的專門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體分工日漸專門的發展,抑或是應培養擁有創造力、適應性強,且能夠對社會發展給予廣泛而具前瞻的道德關注之博雅通才?審愼考量這二項看來相互悖逆的目標,分析其在敎學、學習與評估等各方面,特別是學生未來發展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大家所具有的共識。
就高敎的素質保證而言,素質(quality)乃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因此,國家、政府、高敎機構、學生、家長、雇主等都可以對這個概念表示意見,但是,大家已經形成的共識是:高敎機構必須透過其課程與敎學的活動,為其畢業生充實廣博的知識基礎、培訓嶄新的技術,並且儲備一系列的才能,以便他們在一個日漸複雜和相互依存的世界,能勝任地憑以謀生,並且能安身立命,進而貢獻社會。
近年來,大家逐漸形成的另一項共識是,世界各地的高敎機構,皆必須具體地界定這些目標,以便其能為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們理解與共享。職是之故,建立一套國際認可的標準,以便保證各國高敎課程與敎學活動的素質,乃更具急迫性。令人欣慰的是,在訂定與執行這套素質保證的標準時,政府逐漸放手讓高敎的同行自行組成專業單位來監管。而且,這些標準把實施的重點逐漸置於高敎的成果(outcome),亦即從學生接受了若干年的高敎課程與敎學之後,所能習得的知識、技術和才能,甚至其畢業離校後在工作崗位上的成功情況,來評斷其符合標準的程度。
另外,値得注意的一項趨勢是,隨着學生和各種學習活動愈來愈便利,高敎機構所頒授的資格、文憑或證書之間的可比較性,日漸受到國際的重視。歐洲高等敎育素質保證協會即曾於2000年召集了該區域的衆多國家素質保證單位,成立一個跨國素質保證單位,以便定期會商共同探討此一問題。敎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亦已結成伙伴,以建立可將衆多地區和國家體系的成員包括在全球高敎素質保證體系之倡議;啟動在線網站指導個人獲得能協助他們區分合法經營的高敎機構,以及非法營運的文憑販賣單位,即是這項努力的工作重點之一。(世界高等敎育發展趨勢系列之二)
單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