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權就澳廣視管理提質詢
【特訊】立法議員吳在權表示:長久以來,澳廣視雖然被定位為公營廣播機構,耗用大量公帑,但對外無法有效宣傳本澳,對內不能滿足市民對公營廣播服務的需要。顯然行政當局並未有盡監督澳廣視之責,致使澳廣視節目質素每況愈下,而且管理混亂層出不窮。
今年初,澳廣視獲特區政府資助接近一億澳門元,支持其發展多項計劃,包括多開辦幾個電視頻道。九月底,澳廣視管理層就隆而重之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大肆宣傳,宣佈推出一條衛星頻道—澳門衛視,新增三條地面發射數碼電視頻道,分別是澳視體育台、澳視生活台以及二十四小時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但當中衛星頻道—澳門衛視的名稱,與本澳另一家電視台的頻道完全重疊,涉嫌侵犯版權。坊間傳言,澳廣視遭到友台律師信警告,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因此,澳門衛視開播不幾天,澳廣視就要急急將頻道名稱更改為澳廣視衛星電視頻道-澳門,並於電視屏幕刪去衛視兩字,只留下澳門的字樣。如果坊間傳言屬實,事件反映出澳廣視管理層嚴重缺乏法律常識和意識,企圖蒙混過關,處事輕率和管理混亂。至於改名過程亦覺草率,新名稱累贅之餘,亦缺乏特色,只在屏幕打上澳門兩字,根本無法讓世界各地的觀眾得知是甚麼電視頻道。
另外,特區政府動用上億元公帑支持澳廣視發展,目標應是提高澳廣視的廣播和製作質素,以回應滿足市民對公營廣播服務的需要,以及有效宣傳澳門。正如澳廣視行政總裁江濠生先生也說,「就是讓澳門人有更多資訊節目選擇,並向全球推廣澳門,令葡語國家和中國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不過,澳廣視迅速增購大量昂貴硬件設備的同時,軟件上卻毫無提升,製作節目質素原地踏步,在數碼化的年代,依然停留在八十年代水平,尤其是新聞資訊節目,肩負反映澳門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的使命,但質素卻每況愈下,經常出現低級錯漏,嚴重如直播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也曾犯下大錯,失去音頻信號,使全澳觀眾無法聽到行政長官施政講話。今年的回歸十周年慶典,預料有國家領導人到訪本澳,若有任何閃失,恐怕貽笑大方,將成為國際笑話。
以上種種,同澳廣視管理層質素低,內部管理制度混亂,儼如一個獨立王國等因素密不可分。當局理應拿出勇氣,借此契機,重訂合適的公共廣播政策,正視澳廣視長期積弱的因由以及提出解決之道,盡監督之責,督促澳廣視管理層做好相關工作。使數以億計的公帑不致虛擲,給澳門居民一個像樣的電視台。
為此,他向行政當局提出如下質詢:
一、今年十月起,澳廣視新增四條電視頻道,其中一條衛星頻道—澳門衛視,名稱與本澳另一家電視台的頻道完全重疊,涉嫌侵犯版權,坊間傳言,澳廣視遭到友台律師信警告後,才於頻道開播幾天,急急改名。若事件屬實,不單浪費了前期對新增頻道的宣傳費用,亦影響了聲譽。顯示出澳廣視管理層嚴重缺乏法律常識和意識,企圖蒙混過關,處事輕率和管理混亂。請問行政當局監管部門會否就事件展開調查,追究相關人士的責任?
二、最近,澳廣視獲特區政府巨額資助,發展多項計劃,增加頻道,增購大量昂貴的硬件設備,但澳廣視節目的質素依然處於低水平,長期積弱。請問行政當局監管部門會否責成,審計署對澳廣視進行衡工量值式調查,查找原因,並公開報告?另外,行政當局是否已協助澳廣視建立嚴緊的採購制度,使其善用億元計的公帑更新設備,以免出現浪費或私相授受的不規則行為?
三、過去多年,澳廣視耗用了大量公帑,節目質素始終低下,難以有效服務市民,亦無法配合澳門特區新形勢新發展的整體需要。凡此種種,同澳廣視行政管理長期沒有鼓勵員工士氣及不公平對待有關,至令留不到人員密不可分,甚至長期倚重免費的新聞系實習生充當正式記者採訪,那麼新聞的質素又如何有保障呢?據了解,近年管理層不按既定之職程而另訂立一些所謂的半年短期合約聘用全職記者,而待遇低於既有的標準,沒有大假與及不計算工齡等。請問行政當局怎樣介入了解是否存在不規則行為,與及怎樣作出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