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建築營造共融社會
專家籲輕軌等公共設施訂無障礙長遠規劃
【本報消息】隨着澳門人口漸趨老齡化,加上輕軌等設施即將動工興建,熟悉亞太地區無障礙設施的國際知名建築師關國樂認為,特區政府可訂定長遠規劃,於各項新建築、公共地方及舊式建築等增設無障礙設施,為行動不便人士及長者提供出行便利,更好營建傷健共融的社會。
由仁慈堂婆仔屋主辦,文化體 · 現代畫會與澳門建築師協會合辦,得到澳門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澳門護理人員協進會支持的“無障礙建築建立共融社會”講座,昨日下午三時半在婆仔屋會議室舉行,由國際復康總會屬下國際科技與無障礙設施委員會全球總會主席、國際建築師協會第四區“全人建築”工作小組董事關國樂主講。關氏是專業建築師,長期與亞洲建築師協會到世界各地舉辦講座及工作坊,內容圍繞為老人及殘障者設置無障礙建築為主。
關國樂說,處身經濟不明朗的當下,很多人祇着重物質生活,反而忽略了長者與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建築師、設計師、城市規劃師、建築物和公共交通構建者必須明白在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領域間,應為長者或殘障人士掃除出行障礙,讓他們與正常人一樣共享優質的城市生活。建築物的設計須顧及所有使用者,包括視覺及聽覺殘障人士,現有及未來所發展的房屋建設,須營建適合小孩、孕婦、老人及殘障者生活的無障礙住宅。
近期在澳門生活半年間,他到訪過有關老人院或復康中心等復康機構,深感澳門在此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仿傚歐洲或日本、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先進國家經驗,由官方引進有關無障礙設施於社會設備之中。縱觀澳門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政府專責部門應設法營建良好的無障礙環境,如即將興建的輕軌或現有的交通系統、公園等,加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無障礙設施,達至傷健共融目標,為行動不便或長者出行提供便利,使他們真正融入社會。
關國樂近日獲仁慈堂婆仔屋負責人馬若龍、何仲儀等陪同下,分別拜訪了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工務局、交通事務局、運輸基建辦及社工局等政府部門,建議特區政府今後應重新審視城規計劃,適當於公共空間、新建築或私人用途建築物加入無障礙設施,訂定相應法規落實計劃。他並舉例說有國家透過推行“無障礙旅遊”計劃以引客,頗具成效,澳門旅遊部門及業界可作考量,於酒店、商場或餐廳等增設無障礙設施,始能配合全方位的旅遊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