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高小初一生 暫毋須校園驗毒
學生濫藥倍增
【本報消息】教青局負責人稱,○八至○九學年在校內發現四十三宗濫藥個案,數字較前兩年增加約一倍,且個案集中於高小及初一階段,但不排除與高年級學生相對隱匿行為及心事有關。當局堅持“預防勝於治療”,認為暫無必要在校園推行驗毒計劃。
當局座談濫藥防治
教委會、青委會昨日上午十時半假教青局仲尼堂舉行聯合座談會,討論“澳門青年指標與趨勢分析二○○八”及青少年濫藥防治工作,由教青局長蘇朝暉主持,兩個委員會成員及多個政府部門代表出席。下午一時,有關部門就早上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禁毒委員會“關注青少年毒品問題工作小組”召集人潘志明、社工局預防藥物濫用處長許寶華、法務局法律推廣廳高級技術員羅麗萍、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及新聞發言人王紅介紹會議內容。
不排除高班生隱瞞
周佩玲稱,上學年在校內發現的濫藥個案達四十三宗,較上兩年的廿餘宗增長逾一倍,且集中於高小及初一年級,顯示濫藥有年輕化及增長化趨勢。但是,發掘高年級學生濫藥更難,數字不排除與高年級更少學生和駐校輔導人員傾談有關,因此有必要努力與高年級學生加強溝通。但與會者認為,暫時毋須仿傚鄰埠在校園推行驗毒計劃。
對於青少年濫藥問題,當局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未來亦將透過向教師、家長舉辦工作坊、培訓等,助其提高辨別毒品、濫藥症狀的能力,及處理懷疑有濫藥行為的技巧。對於學生則堅持宣傳及輔導工作,宣揚新禁毒法的規定、認識毒品的危害等。
濫藥嚴重趨年輕化
由十四個呈報單位提供數字的“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同樣反映青少年濫藥嚴重化,羅麗萍表示,今年上半年系統搜集一百四十三宗廿一歲以下濫用藥物個案,佔所有登記個案的三成半;平均吸食年齡為十七點五歲,第一次吸毒年齡十五歲,以吸食氯胺酮為主。但“中央登記系統”作用在於收集資料,由於澳門現行政策是為自願戒毒者提供服務,因此吸毒者是否接受治療屬個人意願。自願戒毒者將轉介至社會重返廳、綜合戒毒服務中心等部門,由治療師為其訂定治療計劃;對於部分有濫藥行為但不願求助的年輕人,外展服務隊的社工將與其密切接觸,此乃另一條減低青少年傷害的途徑。
會議並介紹了“澳門青年指標與趨勢分析二○○八”指標體系,報告對十三至廿九歲青年的婚姻家庭、身心健康、教育培訓、勞動就業、文娛康體、公民義務、青年犯罪與行為偏差、價值觀、消費與生活品質及社會環境與青年發展等十項領域共七十八項指標作出統計,相關資料可通過
www.dsej.gov.mo/ijm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