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瑞權就輕軌路線提質詢
【特訊】立法議員麥瑞權表示,隨著澳門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口不斷增長,造成不少交通問題。在二00七年初,政府著手興建輕軌以解決部分交通問題,為建造輕軌系統進行四十五天的公開諮詢,收到逾一百三十份意見書,當時的預算為四十二億元。政府於二00七年月十三日公佈《軌道輕軌系統優化
方案》,並已於當年十月落實了輕軌系統第一期項目。根據上述方案和資料,於二00七年曾作出過有關輕軌路線和站點的定位及研究諮詢作出結論,認為澳門的城市空間發展將有更大的延伸,需要更高效便捷、完善的交通網絡。因此,經過充分的諮詢,才決定有關方案。所以,大家都認為該方案已得到多方的諮詢及調查後定案,經調查研究可以說是尊重民意,為著便民而定案設置的路線和站點,散佈於巿區各方的站口和走向,巿民都可以很方便的到站乘車及離開。但是,二00九年經過調整和評估而提出的《輕軌系統第一期二00九興建方案》,藉口因面對新契機,以及因應社會形勢的轉變,加強在區域交通上的服務功能和提升軌道交通的承載量,推出二00七的優化方案(即《輕軌系統第一期二00九
興建方案》)。
然而,二00九年方案中,更改了原有的兩個站點以及部分線路的走向,對民意的尊重和便民兩方面都值得商榷,如以保護世遺,將媽閣線路改地下行走,尚可以理解。不過,跨越南、西灣湖而接駁媽閣站的路線和兩個站點須通過湖底作隧道式設置,就沒有充分徵求民意,這兩個站點按二00七年的方案是一個靠近旅遊塔,另一個靠近新八百伴附近,人流集散因應其靠近巿區故可以四面八方地散流,可以說是合理有效和便民的設置。但是,二00九的設置相當有問題,一個站點是在湖邊的消防局以及另一個站點則設於靠近湖邊的底層,基於週邊的地理位置以及高樓林立,人流集散造成問題,散流出來的人將走向何方?除非政府已計劃好完善的配套設施,否則根本就是擾民的站點,這肯定沒有原來的站點來得便民,並與先前的便民措施作為出發點是背道而馳,而且在人工湖底層施工將會嚴重影響環保生態。另外,如此龐大且具專業性的七十五億元投資項目,對澳門將來的民生影響深遠。遠的不說,先說近的七十五億工程所創造的經濟乘數效應對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以及改善居民就業方面所產生的效應影響極大,但現在更改的方案造成的問題影響更深遠,故這更改方案是已經定案後才對市民諮詢,抑或是現在才開始諮詢,這是否合符民意?是否便民、利民、增就業?
因此,他質詢如下:
一、秉持著以民為本,為民謀福祉的基本理念,故不論在民意角度上抑或便民原則上,二00七年的方案已經向各方及巿民諮詢及調查,現在二00九年的方案變改是否有充分的、科學的民意為基礎呢?該民意的調查及諮詢是否需要針對變更的兩站及路線而作出?諮詢後的民意結果是否都一致認為更改的兩站和隧道通車方案是比以前的站點方便呢?變動了的輕軌路線及車站的位置(南、西灣湖站)是否為最佳選擇?更改時有沒有作專業、科學的論證(包括對巿民的民意調查)?若有以上的調查及諮詢結果,是否會公開這些數據以切合政府一直強調尊重民意的施政透明度。
二、環保議題一直是當今世界的重點議題之一,亦是區域城巿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更是國家及特區政府的核心施政理念,況且澳門是旅遊博彩城巿,亦是世遺城巿之一,湖底動土是一項很容易嚴重影響環境生態的項目,故改在湖底的新路線和站點作出決定之前有沒有做符合國際標準的環保評估?若有,請問由哪一個具專業資格的部門或學術機構或顧問公司來做此環評?這些專業單位符合何等資格?上述環評有否經過招標程序?有的話,會將有關資料及數據公開嗎?否則的話,當完成了二00九年輕軌方案所謂的諮詢工作及民意調查結果後,若最終的環評結果是不符合相關規範標準,那豈不是浪費公帑及時間嗎?所以請先公開有關環評的數據及資料以作往後的更改決定參考。
三、改後的線路,改在湖底通車的項目需特殊海隧施工技術和方案,這是否已考慮在招標前能保證培訓足夠的本地工人參與此項目工程以及本地企業有足夠能力參與此項工程的投標?是否可共同參與日後的維修保養工程?抑或根本就是準備將這更改路線後的湖底工程和將來的維修保養工作完全外判予外資大企業而不給機會予本地公司和工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