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優秀教師隊伍
當局推出三大措施減教師沉重負擔
社會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師資隊伍。回歸十年,政府將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提上議事日程,在提升教師教學品質、減輕教師負擔上努力不小;另一方面,教育界經過十多年討論、期望早日通過的《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政府稱有望將於明年中或二○一一年初獲立法會通過,但其中有關教師職程、薪酬福利、工作時數等仍存在一定爭議。對於教師工作條件可否切實改善,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年辦二百多進修項目
回歸以來政府致力為教師提供培訓空間。在未推出教發基金前,政府為教師舉辦大小境內外交流、學習活動,每年推出項目從百餘項增至二百多項,參與教師按年計突破一萬人。教發基金成立後,政府針對教師專業發展推行“校本培訓”、“休教進修”和“脫產培訓”的資助計劃,骨幹教師更可額外獲得培訓的機會。
推行小班制減工作量
針對教師普遍反映工作量大、負荷過重的問題,政府推出三大措施減輕教師沉重的負擔。首先是趁出生率下降適時推出小班制,於○○ / ○一學年下學期從小學預備班開始,政府按每班卅五至四十五人發放免費教育津貼,並每年至少延伸一個年級,讓教師一改過往每天應對五、六十名學生的“龐大陣容”,目的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讓其可騰出較多時間照顧學生,為提高教學品質創造條件。直至○七 / ○八學年,政府從幼稚園一年級開始,進一步減少每班人數到廿五至卅五人,並規定將政策每學年向上延伸一級。
優化師生班師比收效
其次是優化師生比和班師比,有關的資助計劃於○六 / ○七現在幼兒階段實施,○八 / ○九學年迅速擴展至高中,目前全澳師生比為一比十五點六、班師比是一比二點二,反映計劃收到良好的成效。
增設學生輔導人員,為教師分擔非教學工作是第三步。方式是由政府因應學校學生數量發放津貼,讓學校自行聘請醫護人員、閱讀推廣人員、資訊科技教育人員及餘暇活動人員,減輕教師在非教學範疇的工作負擔。
私校制度框架未落實
教育界熱議多年,要求通過立法明確教師權利、義務及專業認受性,政府終於○八年一月推出《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諮詢文本,至今經過兩期諮詢討論,但箇中有關教師職程、工作時數及教師專業發展津貼和職級津貼怎麼發、由誰發等問題備受爭議,學校及教師仍憂慮該框架未必能落實執行。
政府早前宣佈將於明年中或後年初提交法案予立法會通過,但內容會否再行修訂,仍是教育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