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政治人才基礎弱青黃不接質素參差
社團走政團路線助育精英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期間,提出澳門必須加快培訓各類人才,引起本澳社會關注。澳門欠缺各類人才,尤以政治人才最甚。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在“澳門特區政治人才問題研究”報告中,大膽提出了澳門應由社團政治,提升到政團政治;要從社團和公務員中發掘、培養政治人才,走精英政治與民主政治結合的混合制道路。有學者認為,由社團政治提升至政團政治可行,但人才必須逐級磨練、培養,才能成為政治人才。
從基層開始煉成才
理工學院社會工作課程副教授蘇文欣指出,由社團政治提升至政團政治,是擴大現有的參政議政的機制和結構,通過不同渠道,讓人參與社會、政治、民生活動,慢慢培養政治意識,才懂分析政治議題、社會問題,最後進入議政架構。現階段重點是由基層開始。
蘇文欣強調,不是有政團就能出人才,訓練是必需的,且要從基層開始,一級級的由自身組織、社區組織等向上磨練,最後到了議會等階段,才能發揮作用,不能跳級或空降。議會不是培訓場所,應由“政治成熟”的人議政,“一埋位”就開工。“要通過參與,吸收和評估經驗,然後再參與。沒有這樣的渠道、機會,訓練不到政治人才。”
新人上位途徑不足
“澳門特區政治人才問題研究”指出,澳門政治人才基礎薄弱、青黃不接、質素參差,政治人才成長、培養處於順其自然的自發無序狀態。部分參政社團現代化緩慢及缺乏革新的文化等,弱化了社團的育才功能。蘇文欣分析,回歸後兩屆的立法會選舉,各社團的第二梯隊都未能“上位”,就是缺乏培養機制的後果。澳門是社團政治,領導層年紀偏大,能讓新人參與、上位的途徑不足,難鼓勵對政治、公共事務有興趣的人才參與,發揮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面,澳門缺少專業團體這股力量,減少了人才的來源。
蘇文欣指,這需要政府多開參政渠道,社團應勇於改革組織架構和文化,走出框框,引進新思維。“澳門特區政治人才問題研究”建議特區政府應根據民主發展進度,完善選舉辦法,適當增加行政長官選委人數;適當擴大立法會直選議席,改革間接選舉制度,適時引入功能界別直選。另一方面,推動社團從傳統管理邁向民主管理,重整諮詢機構,委任參政團體領袖或青年政治人才出任諮詢委員,甚至立法議員。報告指現在參政社團須加強自身建設,改革管理模式,鼓勵、安排年輕骨幹參政議政,優化領導層梯隊結構及知識結構。
鼓勵青年參政議政
培養政治人才,須從教育着手。蘇文欣認同本澳中、小學增加愛國愛澳教育是好事,但學生參與度不足,接觸不到社會、政治。澳門的大學無鼓勵學生參與政治及社會事務,整體氣氛不足。各社團沒有好好利用社區中心等基層機構,活動流於表面化,青年人多為“接Order”參加,缺乏參與組織、構思等創造性工作,無助於培養主人翁意識及人才。
蘇文欣表示,澳門在培訓政治人才上浪費了十年,國家主席胡錦濤此時此刻提出了培訓人才的重要性,是澳門發展的契機。各機構、學校應好好思考如何培訓人才,但必須由議論落實到行動,這要看政府、社團如何看待,過程必定艱辛。
本報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