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車輛增長構思惹爭論
總體認先搞好公交再推措施較符現實情況
“澳門整體交通運輸研究小組”去年底推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構想(2010-2020)》徵集意見文本,抛出以增加養車成本、汽車配額、擁車證等控制車輛增長的構思,社會熱切關注,各方議論。總的意見認為,先搞好公交,後再推控制增長措施較符合澳門的現實情況。
文本措施擇優而從之
為解決澳門現存的交通困境,規劃未來十年的交通政策,由“澳門整體交通運輸研究工作小組”制作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構想(2010-2020)》徵集意見文本,提出衆多在外地實行,直接、間接的控制車輛增長措施供公衆討論,冀抑制澳門車輛增長及車輛使用量(具體見另表)。
交通關注小組成員、街總副會長馮金水指出,通過提高牌費、登記稅等手段,以增加養車成本是必然措施,但澳門未到急需“限制”的地步。澳門是自由貿易的地方,經濟增長與車輛增長成正比,那怕提高了養車成本,仍不斷有人躋身“車主”行列。就“文本”列出外地的經驗及不同措施,馮金水認為當局應不會“一籃子”引入,而是選擇適合並能讓澳門居民接受的措施。
交通治本先搞好公交
馮金水強調,現在澳門最大的交通困局不是塞車,而是泊車,較逼切要解決的是旅客出行所帶來的問題,治本之道是搞好公交,持續擴大路網、路面,多建行車天橋、隧道,讓路面暢通。
其實,早在“文本”推出前,增加養車成本、限制汽車入口等想法已在坊間熱切討論。去年當局推出收費電單車泊位,及公共停車場營運合約召標引發大幅加價疑雲,均激起極大民怨。由立法議員、市民及網民群起而攻,顯見社會對提高“養車成本”以遏制車輛增長的效果及可行性存在頗大分歧。社會不滿、存疑的原因在於當局未有廣泛諮詢、欠缺政策說明及缺乏長期規劃等,讓市民被逼在不知情、不情願的情況下“硬食”。
應積極討論爭取共識
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理事長何桂興指出,現在車輛數目已對道路造成很大壓力,澳門的交通問題是公交跟不上社會發展,市民買車代步無可厚非。公交與私人車輛此消彼長,只有搞好公交,讓市民出行更方便,私人車輛就會減少。“文本”內有很多限制車輛增長的方案,對與錯很難說,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居民應積極討論,爭取共識,只要大部分人認同,政策便可慢慢地被人接受。事實上,坊間也有意見認為,適當提高養車成本,甚至限制車輛入口等措施合理,但必須循序漸進,突然硬性推高養車成本,懲罰現在車主的意義,重於限制未來車主人數的作用。
本報記者 華大實習生 林嘉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