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網絡文化 購書大幅下跌 鮮到圖書館
澳學生閱讀水平堪憂
【本報消息】數碼年代,現代人幾近以電腦打字、電話短訊等輸入法,取代傳統書寫,故經常執筆忘字;甚至問人“漢”字如何寫,可能會得回“水廿中人”的回覆。與此同時,受網絡文化影響,加快“潮語”的傳播速度,街頭巷尾隨時可聽到“潮語”,青少年常將“升呢”、“O嘴”、“屈機”等詞掛在口邊,反之“動輒其咎”、“捉襟見肘”等成語,不要求青少年在寫作上使用,但可能連讀都未必識。受訪青年表示,餘暇活動以上網為主,入圖書館為的多是學校要求交閱讀報告。
閱讀評估表現不理想
據青年事務委員會轄下“澳門青年指標體系”專責小組(去年更名為“澳門青年研究”專責小組)近期完成了《澳門青年指標與趨勢分析二○○八》報告書中,由文化局澳門中央圖書館提供的申請讀者證數量顯示,○三年的申請人數為五千七百○六人至○八年為二千八百四十七人,下降五成多;在○三年調查的一千一百一十二名十三至廿九歲青少年中,過去一年擁有書籍平均數量為廿九點三,到○八年的三千四百四十五名同齡青年中,擁有圖書平均數量下降至十二點二本(詳細資料見表 a)。
從不同的服務機構、衆多的數據顯示下,青少年不僅在辦理圖書館證有所下降,就連自行購買書籍也是大幅下跌。再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以三年為一期評估參與國家或經濟地區十五歲中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素養上看,澳門○三年、○六年及去年分別參與三次測試(去年的成績尚未出爐),但仍可反映學生在閱讀素養上的表現並不理想,參加成績由○三年的第十五位下降至○六年的第廿一位,且僅僅達到五十七個參與國家地區的平均值。由上述衆多調研反映出澳門的青少年閱讀量趨少。
購書以漫畫搞笑為主
語言、文字除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外,更是一種藝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字更是妙趣無窮,然而,不少青少年卻認為中文字筆畫多,回應網友慢,創作一系列 “火星文”、“潮語”等,以更“形象”的文字形容動作、心情。問及受訪青少年“動輒其咎”、“捉襟見肘”的意思與讀音,大多受訪者均“耍手兼擰頭”,表示學習、寫作上少用,自己亦不會自學。每月平均進入圖書館僅是一次,主因是學校要求交閱讀報告,倘書籍名氣大,連進入圖書館查書程序也可省卻,直接上網下載細閱。
何解不願進入圖書館,受訪青年表示,圖書館內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無論是種類,抑或是數量也均少,每次想借某本書籍時,總是被借出,必須預約借閱,閱讀手續繁複,故閱讀興趣也減卻。談及會否購買書籍,他稱,以購買漫畫、搞笑書籍為主,全文字的書籍少之又少。建議當局於圖書館內增設青少年閱讀刋物、書籍的同時,也需與時並進,不斷增添新的書籍種類及數量,才能吸引青少年閱讀,提升閱讀風氣,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增添文化素養,做個識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