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品牌不乏捧場客 料年半回本
近年本澳零售業百花齊放,但行業一直以來均以外地品牌為主,較少本地品牌。五位識於微時的年輕人,兒時曾經有着同一目標,希望合伙開業做生意。雖然中學畢業後各奔前程,直至去年終於一圓夢想,不但開業做老闆,更為了本土設計,決定放膽一試,共同培育出本土品牌——Ribs。
15萬創業歷經艱難
該店負責人之一的楊俊熹表示,該店為本地原創品牌,從產品、店舖設計,全部由本地設計一手包辦。一直以來,有感澳門缺乏本地品牌,旅客對澳門的印象就是博彩、手信和飲食,對本地時裝創作則不太了解。因此五個朋友便決心要開一家澳門人的品牌店,開業至今四個月,反應相當理想。
開始初期,消費者對品牌不認識,所以信心不大,過程中都經歷了不少難關。由於創業成本祇有15萬,舖租已佔據了不少成本,所以從店面設計、裝修全部自己動手。做自家品牌,與一般代理零售店最不同的地方是,要從設計、生產、零售一條龍入手,當初在找廠商時亦甚感頭痛,因為不少廠商都主攻出口訂單,本地零售單量少,所以較難取得成果,幸好最終找到一家內地廠商願意生產。
花心思包裝贏商機
八月開業時,設計品祇局限於T恤,現時產品更趨多元,遍及衛衣、恤衫、袋及帽。為了增加銷量,加入包裝,推出文具袋裝T恤,沒料到吸引不少客人用作送禮之選。開業四個月來,反應漸理想,冬季轉季期,產品漸多,十一月期間生意增長達兩成,預計一年半後可以回本。
該店定價雖然與外國品牌相若,但沒有影響銷情,反而有部分消費者及旅客更以為品牌是外國品牌,會提問“是否外地品牌產品?”相信可能因為該店注重每一個細節,對於客人以為品牌是外地品牌,亦感到鼓舞,因認同產品具國際水平。
特許經營擴闊版圖
其實零售業做代理相當方便,喜歡代理任何類型、品牌亦可,風險亦較低,但他們認為這樣做生意沒有意思。澳門品牌其實並非沒有吸引力,祇是普遍出現同一個問題,不善於包裝。加上本地不少賣本地設計的店舖,為保障收入,都會“撈貨”,入一些其他品牌,不敢全部用自家品牌,所以亦難突出風格。
該店現時正計劃明年增加網上商店,因為該店有不少外地客支持,所以增設網上服務會較為方便,亦希望透過特許經營擴展版圖。希望政府未來可以大力扶助本地創作,現時本澳舉辦的本土活動,甚少人知道,希望可以鼓勵更多本土設計,令市場更加多元化,本澳的零售市場不應該讓外資獨攬市場,政府應該對本地品牌多加扶助。
本報記者 楊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