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人認資訊科技教育不足
【特訊】最新的一項資訊科技素養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本澳居民認為,在澳門學習有關資訊科技如互聯網或電腦技術是容易的,但只有四分之一的市民認為教育界在推行資訊科技應用方面是足夠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兩成的本澳居民對資訊科技的態度屬於熱衷型,接近一半屬於適度型,以及有三成屬於冷漠型。負責調查的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研究總監兼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張榮顯表示,上述結果反映本澳的資訊科技教育與民眾的觀感存在較大落差,必須大力深化,同時必須考慮成效,才能提高民眾對資訊科技應用的正面態度。
上述調查在二零零九年七月份進行,調查採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以本澳住宅電話庫後兩位數字隨機組合而成之抽樣框作隨機抽樣,由受過訓練之大學生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成功訪問了一千一百九十七位年齡為十二歲以上、懂中文之本澳居民。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下,是項調查之抽樣誤差為正負百分之二點八九,按美國民意研究協會(AAPOR)的回應率公式三(RR3)及合作率公式三(COOP3)計算,是次調查的回應率分別為百分之四十三點一,合作率為百分之六十七點九,屬於較高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市民認為,若在澳門學習有關資訊科技如互聯網或電腦技術,百分之五十四點二認為是容易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三感覺困難,百分之十二點五表示不知道或很難說。
當問到受訪者覺得政府在推行資訊科技應用方面是否足夠時,百分之四十三點一認為不足夠,百分之二十三點七認為一般,只有百分之十五點九認為足夠,沒有明確表明態度的亦有百分之十七點三。
對於教育界在推行資訊科技應用方面是否足夠,接近百分之二十九的受訪者認為不足夠,百分之二十五認為一般,百分之二十五點一認為足夠,百分之二十點八表示不知道或很難說。
在評估本澳使用資訊科技的情況時,百分之四十六點九的受訪者覺得澳門很多人使用資訊科技,百分之十七點三認為差不多所有人都有使用。
易研網絡實驗室研究總監張榮顯表示,上述結果反映了三個問題,第一,民眾對本澳資訊科技的教育認知偏向負面;第二,民眾對資訊科技的應用持較為正面的評估;第三,認知與評估之間差異,顯示政府、教育當局和民眾有必要共同努力,深化資訊科技素養教育,但同時必須考慮成效,這樣才能真正正面地推動資訊科技在本澳的發展。
此外,研究人員根據居民的人口特徵、擁有科技產品的數量及對部份資訊科技技術的應用及投放時間等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將澳門居民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分成熱衷型(百分之十九點八)、適度型(百分之四十八點五)及冷漠型(百分之三十一點七)三類。
熱衷型人士擁有最多的資訊科技器材,大部份都是網民,上網時間較多,是最多採用新的資訊科技技術及產品的一群。他們以十八至三十四歲、教育程度為高中至大學本科的學生或就業人士佔大多數。適度型人士擁有較多的資訊科技器材,大部份都是網民,部份會採用新的資訊科技技術及產品。他們以三十五至四十四歲、教育程度為中學的學生或就業人士佔大多數。冷漠型人士較多不上網,擁有極少的資訊科技產品,不會使用新的資訊科技技術及產品。他們以四十五歲或以上的中老年、教育程度為小學或以下的就業或退休人士佔大多數。
這三類人士對於本澳的科技教育及學習有不同的觀感,最多冷漠型的受訪者覺得如果想在澳門學習有關資訊科技(例如互聯網,電腦技術等)的東西是非常困難的。冷漠型人士對於政府或教育界在推行資訊科技應用方面是否足夠或對於多不多人使用資訊科技的態度最不明確,回答不知道或很難說的百分比都較熱衷型或適度型人士高。
張榮顯表示,分析結果顯示,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未必真正人人都在使用或能夠受惠於資訊科技發達所帶來的方便及好處。例如三成的冷漠型人士對於資訊科技的接觸及使用程度明顯較其他兩類人士低,這可能與冷漠型人士的年齡,以及他們覺得學習或使用是困難的,於是缺乏接觸的動機。張榮顯強調,在推動資訊科技素養教育時,必須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收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