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欠專業成效不彰
官校資源足卻受制度所限 有教師抗拒教融合生
融合教育是一門極複雜、高專業的學問,除了需要投放大量資金外,更需要軟件配合。有熟悉融合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指出,本澳較適合在官校開展融合教育,但官校偏偏存在最多障礙,導致成效不彰。
官校教師難超時培訓
該教育工作者指出,一切的教育理念,都需要專業人士率先推行,但現時全澳的教育架構中,取得特殊教育本科文憑且從事教學的,沒有幾人。在缺乏專業人員下,加上整個社會對融合教育接受不足的氛圍下,發展融合教育自然障礙重重。
現時全澳融合生大多就讀於官校,因此官校擔當着重要角色。“官校有資源、有人員,且每班學生人數少,推行融合教育具有較佳條件,但官校同樣存在許多障礙。” 首先,教師屬於公務員體系,包括工作時間在內的許多細節都不能超越相關法例,因此要求這些教師在額外時間接受專業的系統性培訓,存在困難。教育當局因而安排短期講座,但效用有限。
要融合遷就傳統不妥
其次,現時教師普遍對融合教育毫無認識,不少更產生抗拒情緒,學校若要求教師配合融合教育,未必得到全方位配合,最終推行不了,或者隨便配合。這方面反而在私校較好,原因是私校教師有合約束縛,若學校推行某些政策時,全校職工都較易配合。
還有,現時官校推行“生本教育”,即由學生主導課堂,通過大量閱讀而吸收知識,並非傳統聽老師講課。這樣講求主動性的教學模式,剛好與融合教育存在一定反差。因為大部分融合生都較被動,需要別人灌輸教授學科知識,甚至重複灌輸。若要他們主動看書而達到學習目的,這點極困難。
她表示,融合教育本質並非將普通學生與融合生安排在一個課室裡這麼簡單,關鍵在於靈活性。融合教育的理念須引導教學,並非要融合教育遷就傳統教育。融合教育成功與否,在於課程的調整,這種調整除了班房的佈置,更重要是教授方法,有需要時甚至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要能教曉融合生,任何合適方法都可以嘗試,只是在調整工作背後,需要教師的專業性與意願。”
她希望當局不要漠視融合教育中的弊病,盡快聘請專業人員檢討計劃,制訂長遠策略,因為社會可以等,融合生不能再等,過了學習階段,再也無法挽回,終生受影響。
本報記者 羅惠旋 樊越欣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