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舊區食玩一條龍
還記得○六年的盛夏,澳門藝術博物館人員走進營地大街一荒廢地盤,把其變成為藝術樂園,開展與衆同樂的“仲夏藝術樂園”,反應很好,把甚少到該區的居民及遊人一倂引進其中,體驗妮基的射擊繪畫與實物倂貼等創作樂趣。如今,此空地不再荒廢,已由民署商借建成營地大街臨時休憩區,為區內街坊增加休閒空間。更重要的是,與鄰近開展中的“康公夜市”巧妙連成一線。傍晩時份,不妨進“樂園”舒筋骨,到夜市嘗美食,遊逛舊區,一樂也。
石屎森林的藝術園
據區內老街坊說,昔日的新馬路、營地大街、康公廟前地等內港一帶,為本澳重要的商業旅遊中心,盛極一時,當年的十月初五街更是兩旁商舖林立,各業成行成市。但時移勢易,昔日繁華景象如今不復再,康公廟一帶更是“十室九空”,營商環境甚艱難,居民的休憩空間更是少之又少。有見及此,民署近期向有關業權人成功商借原作為“仲夏藝術樂園”的荒廢地盤,並經美化後成為目前的營地大街臨時休憩區,已正式對外開放,附近街坊為之欣喜。平日可見,不少居民到場或閒坐,或使用康體設施,也有不少“慕名而至”的遊人喜於繪上特色圖案的牆身留影,視之為“石屎森林中的藝術樂園”。
就整個營地街區而言,此幅面積約一千二百平方米的臨時休憩區空間,顯得格外醒目,其中所設的康體設施更滿足了街坊鍛練身體的需求。然而,此場地特色不只如此,每幅頹敗的圍牆上均可見到不同風格的藝術圖案,主要出自本地年輕藝術愛好者之手,為本土獨有風格的塗鴉之作,所畫主題不乏荒誕人像、卡通人物以至山水畫等,各人融注創意,難以想像破敗牆垣也可成為藝術人的“畫紙”、“畫布”。
這樣的荒廢地盤也可打造成戶外展場空間,無疑為整個舊區增添不少文化氣息,讓這處臨時休憩區成為澳門首個富藝術色彩的休憩場地。隨着營地大街臨時休憩區正式開放,不僅為區內居民及遊人提供較大的休憩空間,更重要是活化了舊區。“臨時”寓意還有不少可改善的空間,預料未來仍會不斷開展美化工程及增設康體設施以迎合各方需求。
夜市美食盤活舊區
可以預見,此場地已成為舊區內一大亮點,有助引進人流。無獨有偶,醞釀多年、選點康公廟前地及十六浦對開空地設置的“歡樂澳門街——康公夜市”,現正熱鬧開展中,每晩到場品嘗澳門本土及台灣美食的居民及遊人絡繹不絕。於該區設立夜市,旨為振興內港區及改善區內環境,透過持續一個月的“康公夜市”美食與文化活動,藉此帶動內港人流,盤活區內營商環境,為各方人士提供晩上消遣好去處。
街總副理事長、夜市籌委會總監黃耀球感慨地說,時光流逝,康公廟前地昔日繁華如市,但經過近年社會的急遽轉變,現已風光不再,但每逢中國傳統節慶來臨定必選擇此處搭建舞台,成為主題活動的展演場地,有助宣傳廟宇文化。獲多方合作及支持下,可在康公廟前地及十六浦對開空地開設短期夜市,已為長遠開設燈光夜市目標邁開成功的第一步。這種模式的夜市,與台灣當地夜市模式不同,皆因並非純粹的商業活動,更多着重宣傳舊區,刺激舊區經濟環境,引進人流到舊區遊逛,對該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體會。
美食與藝術的串連
多年來,街總等民間團體着力宣傳新橋區及內港區的廟宇文化,於康公廟前地開辦節慶或美食活動,各具特色,共通點為透過美食吸引人流,藉曲藝表演或流行歌曲演唱延長街坊及遊人停駐消費的時間。誠然“康公夜市”是在早年舉辦的蓮溪市集食街及十六浦地段開展的大笪地市集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如很多旅澳人士及街坊所言,澳門作為知名的旅遊城市,怎能沒有常規性的夜市呢?舊區設了夜市,居民及遊客晩上就有好去處,自然為舊區注入發展動力。
黃耀球深知單靠美食作招徠難以留客,未來會不斷推出新的活動配合夜市,結合社區歷史與文化特色,使這類夜市更具特色。相信辦夜市藉以復甦舊區經濟,成果値得肯定。不過,要得以擴大“康公夜市” 規模,並相應延長檔期,還須得到政府及民間團體多加支持,始能達至更理想的目標。“康公夜市”逐漸成為該區特定夜間活動後,定必吸引更多居民及遊人進駐。
長遠而言,倘若“康公夜市”與營地大街臨時休憩區、新馬路區德成按的文化會館與典當業展示館,以至爛鬼樓一帶的特色街巷等有機銜接起來,獲旅遊部門及民間團體共同宣傳、包裝,可相得益彰,致令內港一帶“復活”。此休憩區有了知名度後,料能吸引更多創意人士進內展身手,一切還望專責部門會否於休憩區增設輔助設施,配合藝人所需,使這場地藉藝術創作及活動豐富文化內涵,令舊區再現生機。
文、圖:子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