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產業 先過市場關
春 耕
文化成產業 先過市場關
繼會展業成功起飛後,文化產業有望成為澳門產業多元的新突破口,因為這不僅僅是政府的計劃,亦是民間的願望。但相對於會展業,澳門文化產業的啟動相信更艱難,理由是還沒有商業團體感興趣和積極參與。更令人擔心的局面是,政府會燒很多錢,卻沒有經濟效益,最終使得文化產業成了裝點澳門產業多元門面的“負資產”。
雖然澳門已經有很多文化活動,但除了個別的媒體、書店等,相當一部分遠未有條件成為產業的一分子,即能真真正正賺錢的項目和活動。無論是先進的國際經驗,還是後來趕上的國內經驗,能稱得上文化產業,至少必須具備能在市場存活的商業性活動;本身創造收入,還帶動周邊行業,並創造就業。而澳門目前擁有的只是文化活動,靠政府資助金錢、場地,燒錢補貼觀衆,卻沒有盈利能力。
無疑,會展業亦經過政府燒錢的階段。政府出資每年舉辦會展活動,靠政府的關係邀請各省市和境外友好國家地區組織企業來澳門參展,亦努力推動本地企業參與。會展活動有助於增加澳門知名度,展現澳門多元經濟元素,但經濟效益不高,故燒錢十多年亦未帶動本地會展業成形。倒是藉着開放博彩業,會展業成為博彩經營商擴大業務的手段之一,國際會展項目和組展機構進駐澳門,加上澳門旅遊零售業的推波助瀾,會展業總算走上軌道,開始有成為產業的可能。
而文化產業,澳門的基礎理論上相對會展業豐厚,至少有中西交融四百年的底蘊,又有世遺城區,加上政府多年來亦投放了不少資源在推動各種文化活動上,推動建立了一些文化創意組織和社區。但最大的問題是,會展業由始至終積極與市場接軌,雖然一開始成效不大,但一旦出現契機,便能快速市場化。澳門的許多文化活動和項目,在當前沒有政府的補貼根本辦不成,也看不到有與市場接軌的準備,未來會不會出現契機、能否把握契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雖然新興產業的起步少不了政府燒錢的階段,但如果只有政府燒錢,無法帶動市場資金投入,產業就無法建立起來。廣東省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剛剛與三家銀行簽訂了總計二百一十億元人民幣的文化金融戰略合作,看似文化產業市場化,引市場資金進入文化產業,但仍然是政府行為居多,至少是官方機構對官方機構,不是純粹的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澳門距離這一步更遙遠。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