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完善課程
幾年前,內地一研究機構對初中生作了一個調查,結果出人意料:一向被看好的朱自清名篇《背影》,竟成了最不受歡迎的課文。有人說,這是因為現在的初中生還生活在父母身邊,很難體會到《背影》所要表達的含蓄情感;也有人說,編教材的人有時太自以為是了,非要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學生。
身為家長,我們均希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總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孩子的發展。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好像沒有消失的跡象,在教材中、教學中、課程中,幾乎均可看到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最近,教育界人士均把焦點放在“私立教學人員框架”上,作為教育核心的、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實現教育目標的課程,卻被冷落一邊。
在尊師重道的傳統觀念下,大部分家長傾向於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相信學校能提供其子女最適當的教育,除非有重大事故發生,否則家長少有干涉或參與學校校務。然而,隨着時代的演進,在政治民主化與社會多元化的氛圍下,教育改革早已不僅僅是政府或學校的,家長已擺脫傳統的被動參與轉為主動參與學校校務,甚至直接介入學校教育的決策。換言之,家長參與學校校務隨着這一波教育改革,成為校園一股重要的影響力。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家校合作,成立 “家長會”、出版家長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百分百家長》,資助學校或家長會開展家校合作的活動。家長這股社會力量進入了新的階段,希望藉此與政策的決策者間有直接而持續的聯繫,並將家長意見納入政策擬定與修訂中。顯而易見,家長是“政策回饋者”,也進一步定義與落實“家長與教育行政間”的伙伴關係。